据英国《华闻周刊》报道,是更倾向于借圣诞的购物氛围和打折季节来消费,还是仅把消费当成是实现圣诞节日价值的手段?两者看上去相差无几,但实质上却反映出不同的圣诞消费观。
《华闻周刊》近日对华人和英国本土人士的圣诞消费预算、方式和观念进行了采访调查,发现华人在圣诞消费观上和英国本土人士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土英国人:礼轻情意重
根据英国最大的信用卡公司Visa在今年12月上旬所作的调查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英国的消费者今年的圣诞购物消费出现了下降趋势。使用该公司的信用卡和借记卡购物的总额比去年减少了2.3%。
不过,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为子女购买礼物,仍将占据英国家庭圣诞消费预算的重要部分。根据英国咨询顾问网站LV=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英国父母今年圣诞将平均花费178英镑为每一个孩子购买礼物。三分之一的父母表示,与去年圣诞节相比,今年感受到了更大的经济压力。有29%的英国父母表示,他们今年将通过减少为家人购买礼物的花费来平衡收支。另外8%的受访者则表示,他们已明确告知其子女,今年要调低礼物预期。
但记者也通过调查发现,尽管存在着购买礼物的现实经济压力,英国本土家庭看重圣诞节日本身价值、不以消费为最终目的的观念,又让这种经济压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家住英国白金汉郡的皮特·戴恩是一名当地的驾校教练。在接受《华闻周刊》记者采访时,他表示:“我并不打算为圣诞花太多钱。”
据介绍,他主要的圣诞花费在于给亲人和朋友购买礼物以及家庭聚餐的费用。在他的朋友圈子里,大家也已经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礼物无需贵重,关键是要把“心意”(Soul)放在里面。他今年圣诞为两个孩子准备的圣诞礼物并不贵重,是一只泰迪熊以及一套可让家人一起演手偶剧的布偶,“虽然都不是很贵的礼物,但大家可以一起参与,有乐趣又能增进感情,这正是圣诞的价值。”
此外,他也认为,从周围朋友的情况来看,经济危机之后,英国本土民众的消费普遍变得更加理性和谨慎。“圣诞节之后的打折,的确可以让大家遇到划算的商品。但相比于往年,今年大家已开始考虑这些划算的商品是不是真正需要的,花钱的时候显得更加小心。”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英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零售行业本已处境艰难,各商家本希望借圣诞季节拉高销售业绩,但英国本土家庭倾向于谨慎的消费心态,或将令各大零售商大为头疼。
据Markit的首席经济学家Chris Williamson分析,今年英国民众的圣诞消费水平下降显示了英国家庭日常开支的巨大压力。“严峻的财政形势让很多家庭勒紧腰带。”他说。
华人:消费主义颠覆传统
相比于英国本土人士谨慎的圣诞消费观念,受访的华人表达出了了不同的观点。不少受访华人认为,作为一个华人在英国过圣诞节,除了有宗教信仰的人士能感受到圣诞本身的宗教意义,其他的华人感受圣诞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购物”和“消费”。
华人林女士向《华闻周刊》记者表示,自己早已为圣诞之后的打折购物作好了功课,为了使得圣诞购物任务“圆满成功”。她还特意用Excel制作了一个圣诞购物的时间列表。上面列明了主要购物地点和各大商场打折的起始时间,并在备注栏里列上了自己看好的“主攻”商品。
“在英国过圣诞除了购物和消费,我实在不觉得有什么特别。”林女士说。她向记者透露说,自己的圣诞消费预算在1500镑左右,其中80%用于给自己添置各种“行头”。她坦言,给朋友购买礼物不会占据太大比例,加上社交和聚餐,只会占到总预算的20%左右。
“朋友聚会经常都可以进行,虽然英国人圣诞喜欢在家举行温馨的聚会,玩游戏。但毕竟文化不同,对我来说,如果有朋友邀请,我会去参加聚会。没有的话,还是逛街购物,更过瘾。”她说。
苏先生在与《华闻周刊》记者交谈时表示,他的圣诞节消费主要是购物。当谈到自己的“礼物选择标准”时,苏先生坦言:“虽说礼轻情意重,但我还是不会买太便宜的东西。送给妻子的礼物不一定特别贵,但也不能过于廉价。”
记者通过采访调查发现,相比于英国本土人士更看重圣诞本身的节日意义,对很多华人而言,“购物”反而比“过圣诞”本身更具吸引力,这一方面从侧面反映出了“我消费,故我在”的消费主义在华人群体中的盛行,另一方面也显露了华人与西方节日文化之间仍然存在着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