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移民生活交通中的怪现象

2013-11-04 15:58:15 新加坡移民生活
   新加坡面积小,人口多,交通是迫切的问题;人口密度高的城市,汽车本来不是很适当的交通工具,但到了新加坡以后,为本地汽车的崇高地位颇感惊讶。

  车主,在新加坡仍是少数,但享受的待遇似乎不错。新加坡的有轨交通不很发达(起码跟台北、香港或近来上海等城市相比是这样),地铁网络许多地方目前还不能到达。相比之下,本岛的高速公路好像便利很多。

  上班下班时交通高峰时间,问题当然最迫切。好在近年以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国外早就有的公共交通优先道:譬如在联邦道(Commonwealth Avenue),巴士有专用道,塞车对公车的影响较少。可惜,这些优先道为数仍不多;例如地铁环线开通之前,从国大回家只能叫苦,波那维斯达路总是塞车厉害,巴士也塞在其中。

  作为步行者,会注意到一些怪现象。其一,是红绿灯的“不等制”。很奇怪,不少给行人开的绿灯格外短。例如,荷兰村购物中心对面我每天要经过两次;给行人开七秒钟,加上闪烁七秒钟,共14秒,勉强可以过马路,然后要等——等三面汽车直走、右转、左转,每个方向都绿灯很久。这里的红绿灯,对行人显然较为苛刻,瞧不起步行者。

  另一怪现象,是“奔命制”。例如联邦道跟锦茂路路口,既给行人开绿灯,又同时让给右转车开;因为要横跨多车的联邦道,不少车主或看不到或故意忽视正在过马路的行人,十分危险。晚上去跑步,我不只一次,虽有绿灯,却见到汽车向自己飞速开来,只能撒腿“奔命”。

  怪现象之三,是红绿灯“AWOL”,失踪。例如荷兰道跟联邦道的路口,本来四面都有给行人开的红绿灯,现在却只剩三个;车主很开心,可以少等几秒钟;行人却口呆目瞪:本来过马路等一次,现在要绕路加上等三次,谁的主意?真羡慕东京、纽约等部分大城市的步行者:一些十字路口,甚至会四面同时开绿灯,行人就可以斜跨马路,多方便!

  不能不再次提到波那维斯达路——教育部大楼跟前本来有个红绿灯,突然也失踪了;现在长达一公里没有一个过马路的地方,马路又宽又直,可以用来赛车;路人却最好就别想去对面新开的购物中心。我们都很守法,不会想jaywalk,对不对?

  不等、奔命、失踪——自己周围的“怪现象”还不少。交通畅通很重要,但所谓交通,应该不等同于私人交通,而是包含公交、私车、双轮、步行等不同群体利益。为何要将私家车放在首位?许多欧洲城市的逻辑正好相反,例如红绿灯优先考虑行人,或者多处限制车速,为车主制造各样的不便,因而鼓励他们使用公共交通。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新加坡移民生活交通中的怪现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移民新加坡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新加坡移民感受

新西兰移民的真实生活怎么样

移民新西兰优势

瑞士移民真实生活介绍2021

瑞士移民生活

普通人移民加拿大的真实生活

加拿大移民真实生活

葡萄牙移民衣食住行真实生活体验

葡萄牙移民生活

新加坡移民生活与文化福利介绍

新加坡移民生活

美国洛杉矶的移民生活是怎样的

美国移民

匈牙利移民生活经验

匈牙利移民

英国移民生活体验 移民英国后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移民真实生活

美国移民生活有怎样的特点

美国移民事项

热门问答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新加坡面积小,人口多,交通是迫切的问题;人口密度高的城市,汽车本来不是很适当的交通工具,但到了新加坡以后,为本地汽车的崇高地位颇感惊讶。

  车主,在新加坡仍是少数,但享受的待遇似乎不错。新加坡的有轨交通不很发达(起码跟台北、香港或近来上海等城市相比是这样),地铁网络许多地方目前还不能到达。相比之下,本岛的高速公路好像便利很多。

  上班下班时交通高峰时间,问题当然最迫切。好在近年以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国外早就有的公共交通优先道:譬如在联邦道(Commonwealth Avenue),巴士有专用道,塞车对公车的影响较少。可惜,这些优先道为数仍不多;例如地铁环线开通之前,从国大回家只能叫苦,波那维斯达路总是塞车厉害,巴士也塞在其中。

  作为步行者,会注意到一些怪现象。其一,是红绿灯的“不等制”。很奇怪,不少给行人开的绿灯格外短。例如,荷兰村购物中心对面我每天要经过两次;给行人开七秒钟,加上闪烁七秒钟,共14秒,勉强可以过马路,然后要等——等三面汽车直走、右转、左转,每个方向都绿灯很久。这里的红绿灯,对行人显然较为苛刻,瞧不起步行者。

  另一怪现象,是“奔命制”。例如联邦道跟锦茂路路口,既给行人开绿灯,又同时让给右转车开;因为要横跨多车的联邦道,不少车主或看不到或故意忽视正在过马路的行人,十分危险。晚上去跑步,我不只一次,虽有绿灯,却见到汽车向自己飞速开来,只能撒腿“奔命”。

  怪现象之三,是红绿灯“AWOL”,失踪。例如荷兰道跟联邦道的路口,本来四面都有给行人开的红绿灯,现在却只剩三个;车主很开心,可以少等几秒钟;行人却口呆目瞪:本来过马路等一次,现在要绕路加上等三次,谁的主意?真羡慕东京、纽约等部分大城市的步行者:一些十字路口,甚至会四面同时开绿灯,行人就可以斜跨马路,多方便!

  不能不再次提到波那维斯达路——教育部大楼跟前本来有个红绿灯,突然也失踪了;现在长达一公里没有一个过马路的地方,马路又宽又直,可以用来赛车;路人却最好就别想去对面新开的购物中心。我们都很守法,不会想jaywalk,对不对?

  不等、奔命、失踪——自己周围的“怪现象”还不少。交通畅通很重要,但所谓交通,应该不等同于私人交通,而是包含公交、私车、双轮、步行等不同群体利益。为何要将私家车放在首位?许多欧洲城市的逻辑正好相反,例如红绿灯优先考虑行人,或者多处限制车速,为车主制造各样的不便,因而鼓励他们使用公共交通。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