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移民潮

2015-10-09 14:51:17 美国移民潮美国移民

  有着4千万移民的美国是世界各地移民的首选目的地。而与美国共享2000英里边界的墨西哥,曾为美国历史上创下最大的一波移民潮。一世纪以前,美国经历了一大波移民潮,不过人数低于1820万,多数是从欧洲蜂拥而来。如今许多美国人,寻根的话都能追溯到1890-1919年那波移民。在那时,德国是美国移民最大来源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紧跟其后。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来为大家整理的美国移民潮的相关资讯,供大家参阅。

  一、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很大。

  美国是世界上外来移民最多的国家,通常被称为移民国家。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很大。因为移民不单纯是人口的简单迁徙,一定规模的国际移民可以造成广泛的社会经济后果,它不仅是人力资源的转移,而且会造成资金的流动、科技知识的传播、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种族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等等。

  早在17世纪初,欧洲人就已有组织地向北美移民。但在17、18世纪,由于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移民的规模非常有限。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1607-1776年),外来移民约100余万人。美国独立后的最初几十年里,由于地广人稀,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联邦政府对外来移民持欢迎态度,奉行来者不拒的态度。在约翰·亚当斯任总统期间(1797-1801年),美国政府颁布针对外国移民的法律,对移民的活动和归化实行限制。1784-1793年间,每年到美国的移民不多于4000人,1794年1万人。

  欧洲移民大量涌入美国是从19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的,特别是1848年欧洲革命以后,移民浪潮一潮胜过一潮,呈现递增态势。19世纪至20世纪初到美国的移民出现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从1820年至1860年,移民总数达500万,顶峰是1854年,移民人数40万,主要是西欧、北欧人;第二次高潮从1860年至1890年,总数多达1000万,顶峰是1882年,移民人数接近80万,主要是东欧、南欧人;第三次高潮从1890年至1930年,移民人数猛增到2200万,顶峰是1907年,达到128.5万人,亚洲人占上升趋势。

  进一步看,拿破仑战争结束以后,欧洲获得和平,大量军人复员,失业现象尖锐化,移民美国的人数逐年增加。平均每年由欧洲移入美国的人数,1821-1852年8000人,1826-1830年20587人,1831-1835年50498人,1836-1840年69330人,1841-1845年升至86067人,1845-1850年共有140万人移入美国,以后七年又有220万人从欧洲前往美国。这些移民中,以西欧和北欧人为主,其中爱尔兰人和德国人为数最多。1815-1860年,前往美国的移民约有500万,其中爱尔兰人大约200万,德国人大约l70万,另外还有大约75万移民来自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苏格兰一爱尔兰人的家乡)、威尔士人,还有少数来自瑞典、挪威、瑞士和荷兰的移民。大规模的移民迁徙,历史学家称之为“伟大的人类迁徙运动”。

  二、19世纪上半叶,欧洲移民大量迁往美国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欧洲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摧毁了欧洲的传统经济,导致剩余劳动力向海外迁徙。

  18世纪中叶以后,英、法、德等国相继发生工业革命和农业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法国的产业革命正在迅速发展,德国尽管比英国落后,但这时也发展了大工业。此外,俄国等东欧国家通过技术革命使生产力有了飞跃发展。这些发展迅猛地冲击着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要求传统农业经济调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使用方式。结果,从早期的英国圈地运动,19世纪初期的普鲁士农奴改革到中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为适应工业资本主义需要的农业资本主义改革浪潮席卷了欧洲大部分地区。

  由于工业革命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19世纪上半叶,欧洲农业开始采用脱粒机、马拉播种机、收割机、割草机等农业机械,改进耕作技术,实行人工排灌,施用天然肥料和化肥,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大农业的发展,导致农业人口的迅速减少,农业人口占居民总数的百分比从1811年的35%下降到1841年的22%。况且欧洲人多地少,在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土地关系发生急剧变化。许多小农丧失土地,资本主义农场的发展又使越来越多的雇工丧失生计。1850年,英国2000个土地所有者掌握了联合王国三分之一的耕地。美国运来的廉价农产品的冲击,更加速了小农破产的过程。与欧洲相比较,美国有大量的土地等待开发,当城市发生经济危机或萧条时,剩余劳动力可以流向农村,农村起着“安全阀”的作用。而此时的欧洲农业剩余劳动力难以在国内寻找生计,因而不得不向海外寻求生存之路。

  第二,欧洲革命运动的失败与频繁的战争,使得人们向往美洲的一片乐土。

  由于产业革命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根本矛盾无法解决,工业产品成倍增长,而消费者的购买力或没有增长,或增长缓慢,导致刚刚走上工业化道路的欧洲国家开始发生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大批城市工人失业,出现相对过剩的人口,社会极不稳定,革命情绪日益高涨。恩格斯说,工业革命“把工人完全变成了简单的机器,把他们最后剩下的一点独立活动的自由都剥夺了,可是,它却以此迫使他们思考,迫使他们争取应有的地位”。

  在工厂制度下,资本家的巨大财富和工人的赤贫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激起了工人的反抗情绪。19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该运动于1811-1812年达到高潮,形成了有组织的群众运动。至三四十年代,革命运动遍布欧洲。英国的宪章运动、德意志的革命、法国的二月革命等一次又一次地掀起革命高潮,除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都响起了武装起义的枪声。然而,在政府高压政策下,这些运动先后失败。许多工人阶级中的后进阶层也因运动的失败而感到失望和厌倦,纷纷移民美国。

  同时,连绵不断的战争耗费了国家大量的资财,加重了人民的捐税负担。以英国为例,1793-1815年,英国与欧洲大陆的一些封建国家七次结成反法联盟,对拿破仑进行战争。在战争期间,英国对出兵反对法国的封建国家给予了5000万英镑的津贴。英国在战争中夺取了马耳他、毛里求斯、锡兰和好望角等战略要地,并把它们变成了以后对外扩张的据点。然而,战争结束以后,工业生产下降,大批工厂倒闭,失业工人增加。1815年国会通过“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国内市场小麦价格每夸特达80先令以上,才允许进口谷物,致使谷物价格上涨,加重了群众的疾苦。工业资产阶级也对此不满,因为生活费的上涨必然提高劳动力的价格,影响资本家的利润。

  这些情况加剧了英国的社会矛盾。1819年诗人罗伯特·Southey在英国北部旅行的时候,曾在他的日记中写道:“现在这国家出现了大规模的骚乱。”十三年后,1832年英国国会改革后,惠灵顿的杜克先生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沮丧地写到,“我们就要走了……人与人之间没有平等,为离开这不幸而又令人不快的国家,我愿做任何事情”。动荡的局面遍布大不列颠群岛,人心思动。

  第三,欧洲大陆的政治和宗教迫害,使得大批移民迁往美国。

  19世纪上半期,欧洲许多封建国家盛行政治和宗教迫害。为逃避这种迫害,不少人漂洋过海,历经险阻,来到美国。不过,单纯因政治原因而移居美国的并不多。在德国移民中,1848年德意志革命迫使约五千名欧洲革命者逃往美国,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卡尔·舒尔兹和约色夫·魏德迈。其他如30年代,波兰和法国的革命流亡者以及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宪章主义者到美国寻求政治避难等。

  另据史书记载,早期移民美国的欧洲白人90%是新教徒。欧洲传统宗教有着根深蒂固的社会影响与地位,官方认可的宗教是统治阶级的统治法宝,异教徒历来遭受排挤和迫害。德国统一后开展了“文化斗争”运动,清除天主教势力,又使得德国天主教徒移居美国。而相对欧洲来说,美国则是自由的天堂。早在1776年6月弗吉尼亚议会通过了由乔治·梅逊起草的《弗吉尼亚权利法案》,法案最后一条规定:“宗教亦即我们对创世主所负的责任以及属于这种责任的方式,只能由理智和信念加以指引,不能借助于强力或暴行,因此,任何人都有按照良知的指示,自由信仰宗教的平等权利。”接着,在托马斯·杰斐逊和詹姆斯·麦迪逊的共同努力下,1786年1月16日,弗吉尼亚州通过了著名的宗教自由法令,法令宣布:“任何人都不得由于宗教见解或信仰,在肉体上或者财产上受到强制、拘束、干扰、负担或其它损害,任何人都应该有自由去宣讲并进行辩论以维护他在宗教问题上的见解,而这种行为在任何情形下均不得削弱、扩大或影响其公民的权利。”正是在美国宗教自由政策的强大吸引下,爱尔兰人不愿信奉联合福音派教会,多数信奉天主教,而外来的地主信奉英国国教。信天主教的爱尔兰人要交纳什一税,来维持他们所憎恨的地主的教会。

  第四,美国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劳动力,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无疑吸引了大批欧洲移民。

  从18世纪末开始,美国的工业革命就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加之美国幅员辽阔、人口稀少、资源丰富,与出现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欧洲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美国的矿山、铁路、制造业、建筑等行业急需大量熟练技工和廉价劳动力。美国铁路公司和大企业为了出售铁路沿线的大量土地和招募工厂所迫切需要的劳动力,纷纷在欧洲各国设立代理机构,一方面大肆渲染移民易获得廉价土地,经营家园的美妙景象,另一方面广泛宣扬美国就业机会多、工资高的优越条件,以广招劳力。亚当·斯密在他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早已写道:“在北美,工资要比英格兰任何地方要高得多。虽然北美没有英格兰那么富裕,但它更为繁荣,以更快的速度前进。”福克讷在《美国经济史》中提到,根据维克托·克拉克的估计,美国不熟练工人的工资比英国工人的工资要高出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有些公司甚至实行预付船票制。据1843年纽约爱尔兰人移民协会调查,依靠预付船票移民美国的多达移民总数的1/3。早先移居美国的老移民也纷纷写信回国,夸耀美国的富庶,把它描绘成劳动者的家园,人间的乐土。“只要你一找到正规的工作,你每周就能省下钱来去购买一英亩世界上最上等的土地;不到一年你就可以有足够的钱到西部去,购买一个永远都属于你的八十英亩的农庄。”

  此外,美国向西部拓殖扩张的西进运动,更为移民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到40年代,美国通过侵略战争和廉价购买,把边疆扩大到太平洋沿岸,使其版图增加到独立时的三倍。1848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黄金,出现淘金狂潮,各地移民蜂拥而至。在外部世界看来,北美有取之不尽的宝藏、广阔无边的土地,到处充满了机遇,简直是人间乐土,因而纷纷迁往美国。对此,美国移民史研究专家马库斯·李·汉森曾明确指出:“移民来美之初,恰值美国工业蓬勃发展之刻;每一移民潮之形成,都与非凡的商业活动期相吻。”

  第五,欧洲人口激增,官方移民政策的改变,推动了欧洲移民向外迁徙。

  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以来,欧洲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是人口的迅猛增长。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叶,欧洲人口总数由1.4亿增加到2.5亿,增长率为80%。另据奥斯卡·汉德林统计,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人口总数已达4亿,1750年时供养一个人的土地面积,1910年时要供养3个人。可见,人口激增,使得原本农耕面积就紧张的欧洲面临更巨大的压力,人口外流势在必行。

  西欧、北欧各国渐渐意识到人口外流可以减轻国内的人口过剩的负担,达到医治贫困的目的,因而逐渐取消了限制移民的法令、措施,以推动大规模的移民运动。1788年,英国曾颁布禁止技术工匠出境的法令,1825年废除了这一法令,1827年又废止了其他法令,如阻止爱尔兰人向外移民的《乘客法》。德意志于1848年革命后,废除了限制移民的规章,简化了移民的出国手续,以此达到疏散革命力量的目的。在瑞典,为了鼓励贫民出境,于1840年废除了1768年制定的限制移民的法律。政府移民政策的松动,无疑促使了大批移民的外流。

  第六,19世纪40年代的自然灾害,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对欧洲移民高潮的兴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世纪40年代,欧洲出现大饥荒,因马铃薯病虫害造成国际性马铃薯歉收,对原本普遍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民更是雪上加霜。1845年,约有8%的栽种马铃薯的农田遭到病虫害,1846年和1847年病虫害依然严重。在这次自然灾害中,遭受打击最大的是爱尔兰。爱尔兰四分之一的可耕地用于栽种马铃薯,在1945年,不仅地里的马铃薯,而且窖藏的马铃薯都遭受病虫害。在这场毁灭性的灾害中,有100万人死于饥饿或由饥饿引发的其它疾病,更多的人移民他乡。1846年至1851年间,约有100万人离开爱尔兰。到1914年,爱尔兰的人口只有19世纪40年代的一半。美国运来的粮食是消除这次全欧性灾害的惟一援助,许多灾民免于饿死,更加激起了对美洲的向往。

  三四十年代,欧美之间的远洋航运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由于蒸汽机的使用,快速帆船大受欢迎。著名的“燕民班船”和“黑球班船”是美国海运业的快速邮船,横渡大西洋的时间仅需英国帆船一般所费时间的一半稍多点。北美开往欧洲的船舶运载着木材、棉花等大宗货物,而回程时,运载的是欧洲的制造业产品,尚有舱位空余。船主和商人为降低运输成本,努力招徕移民乘船,便利了移民去美国。至六七十年代以后,远洋轮船进一步取代了帆船,大大缩短了航期,横渡大西洋的航程无需几个月了,而只需10天左右,更加便利了移民的行动。同时,欧洲的陆路和内河交通得到了改善,移民能集中到大港口,然后离开。英国的利物浦就是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以及许多德意志人和挪威人移民出国的主要港口。

  在上述诸多因素的合力影响下,导致了欧洲移民迁徙运动。其中既有美国经济繁荣产生的“拉力”作用,又有欧洲经济萧条对移民的“推力”影响。它同时也反映了由资本主义的深入扩张而引起的传统社会结构的剧烈变革,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产物。

  三、美国经济如此高速的发展,欧洲移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865年内战结束以前,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落后于欧洲,基本上是个农业国家。据统计,1859年美国工业生产额在整个国民生产的比重只占38%,农业生产则占到62%。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美国一跃而为工业强国,1884年工业生产的净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生产值,占工农业总净产值的53.4%,1899年又达到60.8。1919年的工业生产比重已占65%,农业生产则减到35%。

  美国经济如此高速的发展,欧洲移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欧洲移民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和廉价的劳动力,优化了美国人才资源的配置。

  美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高质量的劳动力成为挖掘经济潜力的关键因素。而欧洲的移民正迎合了美国的需要,他们在年龄、性别、就业能力的各个方面都占据优势。移民中男子都系年富力强者,85%是从14岁到44岁之间,且以男子为主,他们中许多人从事最艰苦而收入又较低的工作,如开凿运河、修筑铁路、开采矿物,并在制造业中承担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爱尔兰人、意大利人、斯拉夫人是修筑中西部铁路的主力。1840-1860年,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希腊和法属加拿大为新英格兰的棉纺织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他们大多身强力壮,对工作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据1871-1892年的统计,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中,有22.9%是熟练工人,还有一部分专业人员。外来移民年富力强、讲求实际、革新进取、不尚保守,为美利坚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优化了美国的资源配置。

  其次,欧洲移民为美国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美国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力的发展。

  在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欧洲国家的工业生产技术大大领先于美国。特别是英国,它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是近代工厂工业和机械化生产的诞生地。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的移民和移民的后代给美国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在不少行业作出了特殊贡献。如电话发明家亚历山大·贝尔就是1871年来到美国的苏格兰移民。美国现代纺织工业的创始人是英国移民塞缪尔·斯莱特。他是英国达比郡斯特拉特纺织厂的熟练技师,熟悉阿克莱特纺纱机的构造和性能。英国当时禁止出口机器和技术,斯莱特把机器的制造方法牢记心中,1789年移民美国后与其他人合作,先在罗得艾兰建造了梳棉机,然后在马萨诸塞州建立了一系列棉纺织企业,被称为美国的“阿克莱特”。电报之父萨缪尔·摩尔斯是英格兰移民的后裔,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也是移民的后代。欧洲移民及后裔的众多发明和创新对加速美国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欧洲移民扩大了美国的国内市场,体现了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人力投资。

  外来移民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他们普遍需要住房、衣着和食品等生活用品。他们是美国经济的催化剂。在1850年到1930年间,每10年就有200万外来人口进入美国,对工农业产品及各种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从而促进了工农业生产,扩大了国内市场,推动了城市的兴起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庞大的外来移民,意味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一个青壮劳动力从出生、成长到其劳动年龄,需要花费许多前期投资。而美国未花任何代价就轻易获得了如此众多的劳力资源,这是美国特有的移民国家的优势。有人统计,因移民而形成的附加资本积累为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

  此外,欧洲移民在促进国外资本的流入、带动美国农业的发展、丰富美国多元文化等其它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正如有的美国历史学家所说,移民洪流是“美国历史的中心主题”,比“没有贵族政治、边疆的存在、自然资源的富庶、企业家的推动力或被两大洋隔离的安全更加重要”。列宁对此也曾给予很高的评价,移民“对美国经济和整个社会生活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一句话,外来移民不断为美国的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扩展阅读:

  三次移民潮带美国走向强大

  根据美国移民研究中心的最新统计数字,美国已迎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潮。在近400年间,数千万各国居民带着资金、技术和知识进入美国,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美国逐渐走向了强大。

  被称作“种族大熔炉”的美国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其移民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620年。近400年来,美利坚民族已成为由100多个民族组成的混合体,就连矗立在纽约的“自由女神像”也是在1886年从法国“移民”到美国的。移民们怀着各自的梦想,远涉重洋来到这片理想中的土地,在美国历史上曾经掀起几次大的移民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移民造就了美国,是移民发展和改变了美国。

  吸引移民曾是美国最重要的外交任务

  在美国建国之初,美国国内总人口仅有390万。除了大约76万黑人外,其余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白人,并且绝大部分来自西欧。出于对欧洲拿破仑战争以及国内就业环境的担心,美国开国之初的几届政府在移民政策上疑虑重重,曾制定过一些限制移民的政策。1796—1815年间,到美国的欧洲移民平均每年只有大约3000人。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重获和平。随着大批军人的复员,欧洲各国失业现象愈发严重,移民美国的人数逐年增加。此时,美国也因国内建设需要,改变了限制移民的政策。1848年欧洲革命后,移民美国的浪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从1820年到1920年的100年间,美国一共接纳了大约3350万移民,形成美国持续百年的移民潮。

  被美国历史学家称之为“伟大的人类迁徙运动”的第一次移民高潮发生在1820年至1860年,这期间移民总数高达500万。移民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其中爱尔兰人大约200万,德国人大约170万,还有大量被贩卖到美国的非洲黑奴。同时,移民中也有少数来自亚洲,主要是来美国淘金的中国人。

  第二次移民高潮是从1861年到1880年,约有500万移民来到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迎来了工业化的高峰期,对劳动力需求旺盛。为了吸引欧洲移民来美国,1864年,林肯总统游说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国务卿西沃德甚至向美国驻欧洲的外交官发出通告,要求他们把吸引欧洲移民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外交任务来对待。为了从欧洲招募熟练工人来美国工作,一些企业还组团赴欧洲招聘。它们在欧洲许多报纸上刊登广告,印发小册子,对有移民愿望的欧洲人描绘美国诱人的前景。一些企业还对愿意移民美国的欧洲人提供所需的路费。

  第三次高潮从1881年到1920年,移民人数猛增到2350万。移民顶峰是1907年,达到128.5万人。这一阶段,美国政府多次立法,限制欧洲移民,排斥亚洲移民。来自英国、德国、瑞典等西北欧国家的“老移民”增长有限,但来自意大利、俄国等东南欧国家的“新移民”却增长迅速。

  经过这三次移民高潮,1920年美国的人口总数首次超过1亿。在1820到1920年的100年间,移民数量占美国人口年增长数的20%以上。

  移民改变了美国的命运

  美国历史上的这三次移民潮不但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使得美国在短短一百多年里能够迅速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并为以后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打下基础。可以说移民潮铸就了美国的强大。

  在移民潮中,美国坐享其成,无需教育和培训就从欧洲得到成千上万的熟练工人。据统计,1871—1892年间,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中,有大约23%是熟练工人,他们带来了钢铁、纺织等工业技术,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力量。

  曾被美国第7任总统杰克逊誉为“美国制造业之父”的塞缪尔·斯莱特移民美国后,凭借其盗取的英国纺织业的秘密,在美国成功复制出了高效棉纺机,并办起棉纺厂,吹响了美国工业革命的号角。电话发明家亚历山大·贝尔和电报之父萨缪尔·莫尔斯等人也是移民或移民的后裔。此外,亚洲的中国、日本和菲律宾等国移民带来了农业和园艺技术,意大利移民则在煤气、电力、自来水等市政建设技术方面功不可没。

  在这些移民中,85%的人年龄在14岁到44岁之间,并且以男子居多。这些移民正值年富力强之时,为美国的棉纺织业、采矿业、建筑业等提供了劳动力。在美国东部的隧道和铁路工程中,爱尔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和北欧人是主力。在改变了美国早期政治格局和社会面貌的“西进运动”中,中国劳工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视。

  在这场以铁路建设为中心的运动中,中国劳工用血汗和生命为代价,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出色地完成了横贯美国东西的太平洋铁路西段工程的建设。至今,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铁路沿线还可以看到一个中文题字的金属牌匾,上书“加州铁路,南北贯通。华裔精神,血肉献功”。诚如招募华工的倡议者克罗克尔所说的那样:“这条铁路能及时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贫穷而受鄙视的中国劳动阶级———归功于他们的忠诚和勤劳。”这句话后来成为美国移民史上著名的“一句话历史”。

  外来移民还在美国南北战争时为拯救联邦、废除黑奴制度做出了贡献。欧洲1848年革命后,大批富有军事经验的德国移民来到美国,这些被称为“1848年志士”的德国移民中,有许多人成了支持共和党和林肯的中坚分子。他们帮助组织联邦军队,誓死保卫共和制度。其中最著名的是卡尔·舒尔茨少将。他在德国革命失败后于1852年移居美国,积极投身反奴隶制运动。1861年他被任命为美国驻西班牙公使。南北战争爆发后,他主动要求领兵打仗,为了鼓动德国移民支持林肯,他还穿梭于美国各州进行旅行演说,总行程竟达近4万公里。

  移民浪潮引发排外逆流

  在持续100多年的移民潮中,外来移民都经历过这样或那样的排斥。就美国政府来说,其移民政策也并非一成不变。1815年到1882年间,美国政府实行完全自由的移民制度。但是从1882年开始,美国移民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限制和排斥外来移民的法律一个接一个出台。其中的规定更是千奇百怪,例如禁止白痴和意志薄弱者等入境。1920年以后,美国彻底结束了自由移民的时代,开始实行有配额的限制性移民政策。

  由于在就业、宗教和民族问题上的矛盾,1880—1920年间美国排外主义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华人、日本人、犹太人、意大利人和匈牙利人等都成为美国本地工人和西北欧移民肆意排斥和迫害的对象。更有甚者,1882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专门禁止华工入美的排华法案,该法案直到61年后才被废除。在这一时期,由美国本地人和先来的西北欧移民新教徒组成的“美国爱国者联盟”、“美国联盟”等排外组织应运而生。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1887年成立的“美国保护协会”,该协会到处煽风点火,把这一时期美国社会出现的政治腐败、市政建设滞后、犯罪率上升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都归咎为新移民的到来。

  二战结束后,随着美国民众对移民态度的理性化,移民对美国的贡献逐渐被大多数美国人所承认。正如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所说:“美国要感谢移民的贡献。巨大的移民浪潮给美国带来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给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推荐阅读:

  美国移民新政策

  2015年9月美国移民排期表

  2015年10月美国移民排期表

  >>>点击进入出国留学网美国移民栏目了解更多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美国移民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移民爱尔兰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申请爱尔兰移民

移民西班牙需要什么条件及花费

移民西班牙费用

移民瑞士需要什么条件大概多少钱

移民瑞士费用

加拿大留学移民攻略 留学移民加拿大条件

加拿大留学移民要求

移民新西兰需要什么条件多少钱

新西兰移民要求

美国移民流程 移民美国有哪些途径

美国移民申办流程

美国移民热门城市介绍

美国移民

美国移民政策的新变动 移民美国有哪些途径

美国移民

2020年6月美国移民排期更新

美国移民

2019年8月美国移民排期表

美国移民

热门问答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有着4千万移民的美国是世界各地移民的首选目的地。而与美国共享2000英里边界的墨西哥,曾为美国历史上创下最大的一波移民潮。一世纪以前,美国经历了一大波移民潮,不过人数低于1820万,多数是从欧洲蜂拥而来。如今许多美国人,寻根的话都能追溯到1890-1919年那波移民。在那时,德国是美国移民最大来源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紧跟其后。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来为大家整理的美国移民潮的相关资讯,供大家参阅。

  一、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很大。

  美国是世界上外来移民最多的国家,通常被称为移民国家。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很大。因为移民不单纯是人口的简单迁徙,一定规模的国际移民可以造成广泛的社会经济后果,它不仅是人力资源的转移,而且会造成资金的流动、科技知识的传播、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种族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等等。

  早在17世纪初,欧洲人就已有组织地向北美移民。但在17、18世纪,由于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移民的规模非常有限。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1607-1776年),外来移民约100余万人。美国独立后的最初几十年里,由于地广人稀,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联邦政府对外来移民持欢迎态度,奉行来者不拒的态度。在约翰·亚当斯任总统期间(1797-1801年),美国政府颁布针对外国移民的法律,对移民的活动和归化实行限制。1784-1793年间,每年到美国的移民不多于4000人,1794年1万人。

  欧洲移民大量涌入美国是从19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的,特别是1848年欧洲革命以后,移民浪潮一潮胜过一潮,呈现递增态势。19世纪至20世纪初到美国的移民出现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从1820年至1860年,移民总数达500万,顶峰是1854年,移民人数40万,主要是西欧、北欧人;第二次高潮从1860年至1890年,总数多达1000万,顶峰是1882年,移民人数接近80万,主要是东欧、南欧人;第三次高潮从1890年至1930年,移民人数猛增到2200万,顶峰是1907年,达到128.5万人,亚洲人占上升趋势。

  进一步看,拿破仑战争结束以后,欧洲获得和平,大量军人复员,失业现象尖锐化,移民美国的人数逐年增加。平均每年由欧洲移入美国的人数,1821-1852年8000人,1826-1830年20587人,1831-1835年50498人,1836-1840年69330人,1841-1845年升至86067人,1845-1850年共有140万人移入美国,以后七年又有220万人从欧洲前往美国。这些移民中,以西欧和北欧人为主,其中爱尔兰人和德国人为数最多。1815-1860年,前往美国的移民约有500万,其中爱尔兰人大约200万,德国人大约l70万,另外还有大约75万移民来自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苏格兰一爱尔兰人的家乡)、威尔士人,还有少数来自瑞典、挪威、瑞士和荷兰的移民。大规模的移民迁徙,历史学家称之为“伟大的人类迁徙运动”。

  二、19世纪上半叶,欧洲移民大量迁往美国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欧洲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摧毁了欧洲的传统经济,导致剩余劳动力向海外迁徙。

  18世纪中叶以后,英、法、德等国相继发生工业革命和农业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法国的产业革命正在迅速发展,德国尽管比英国落后,但这时也发展了大工业。此外,俄国等东欧国家通过技术革命使生产力有了飞跃发展。这些发展迅猛地冲击着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要求传统农业经济调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使用方式。结果,从早期的英国圈地运动,19世纪初期的普鲁士农奴改革到中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为适应工业资本主义需要的农业资本主义改革浪潮席卷了欧洲大部分地区。

  由于工业革命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19世纪上半叶,欧洲农业开始采用脱粒机、马拉播种机、收割机、割草机等农业机械,改进耕作技术,实行人工排灌,施用天然肥料和化肥,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大农业的发展,导致农业人口的迅速减少,农业人口占居民总数的百分比从1811年的35%下降到1841年的22%。况且欧洲人多地少,在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土地关系发生急剧变化。许多小农丧失土地,资本主义农场的发展又使越来越多的雇工丧失生计。1850年,英国2000个土地所有者掌握了联合王国三分之一的耕地。美国运来的廉价农产品的冲击,更加速了小农破产的过程。与欧洲相比较,美国有大量的土地等待开发,当城市发生经济危机或萧条时,剩余劳动力可以流向农村,农村起着“安全阀”的作用。而此时的欧洲农业剩余劳动力难以在国内寻找生计,因而不得不向海外寻求生存之路。

  第二,欧洲革命运动的失败与频繁的战争,使得人们向往美洲的一片乐土。

  由于产业革命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根本矛盾无法解决,工业产品成倍增长,而消费者的购买力或没有增长,或增长缓慢,导致刚刚走上工业化道路的欧洲国家开始发生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大批城市工人失业,出现相对过剩的人口,社会极不稳定,革命情绪日益高涨。恩格斯说,工业革命“把工人完全变成了简单的机器,把他们最后剩下的一点独立活动的自由都剥夺了,可是,它却以此迫使他们思考,迫使他们争取应有的地位”。

  在工厂制度下,资本家的巨大财富和工人的赤贫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激起了工人的反抗情绪。19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该运动于1811-1812年达到高潮,形成了有组织的群众运动。至三四十年代,革命运动遍布欧洲。英国的宪章运动、德意志的革命、法国的二月革命等一次又一次地掀起革命高潮,除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都响起了武装起义的枪声。然而,在政府高压政策下,这些运动先后失败。许多工人阶级中的后进阶层也因运动的失败而感到失望和厌倦,纷纷移民美国。

  同时,连绵不断的战争耗费了国家大量的资财,加重了人民的捐税负担。以英国为例,1793-1815年,英国与欧洲大陆的一些封建国家七次结成反法联盟,对拿破仑进行战争。在战争期间,英国对出兵反对法国的封建国家给予了5000万英镑的津贴。英国在战争中夺取了马耳他、毛里求斯、锡兰和好望角等战略要地,并把它们变成了以后对外扩张的据点。然而,战争结束以后,工业生产下降,大批工厂倒闭,失业工人增加。1815年国会通过“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国内市场小麦价格每夸特达80先令以上,才允许进口谷物,致使谷物价格上涨,加重了群众的疾苦。工业资产阶级也对此不满,因为生活费的上涨必然提高劳动力的价格,影响资本家的利润。

  这些情况加剧了英国的社会矛盾。1819年诗人罗伯特·Southey在英国北部旅行的时候,曾在他的日记中写道:“现在这国家出现了大规模的骚乱。”十三年后,1832年英国国会改革后,惠灵顿的杜克先生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沮丧地写到,“我们就要走了……人与人之间没有平等,为离开这不幸而又令人不快的国家,我愿做任何事情”。动荡的局面遍布大不列颠群岛,人心思动。

  第三,欧洲大陆的政治和宗教迫害,使得大批移民迁往美国。

  19世纪上半期,欧洲许多封建国家盛行政治和宗教迫害。为逃避这种迫害,不少人漂洋过海,历经险阻,来到美国。不过,单纯因政治原因而移居美国的并不多。在德国移民中,1848年德意志革命迫使约五千名欧洲革命者逃往美国,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卡尔·舒尔兹和约色夫·魏德迈。其他如30年代,波兰和法国的革命流亡者以及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宪章主义者到美国寻求政治避难等。

  另据史书记载,早期移民美国的欧洲白人90%是新教徒。欧洲传统宗教有着根深蒂固的社会影响与地位,官方认可的宗教是统治阶级的统治法宝,异教徒历来遭受排挤和迫害。德国统一后开展了“文化斗争”运动,清除天主教势力,又使得德国天主教徒移居美国。而相对欧洲来说,美国则是自由的天堂。早在1776年6月弗吉尼亚议会通过了由乔治·梅逊起草的《弗吉尼亚权利法案》,法案最后一条规定:“宗教亦即我们对创世主所负的责任以及属于这种责任的方式,只能由理智和信念加以指引,不能借助于强力或暴行,因此,任何人都有按照良知的指示,自由信仰宗教的平等权利。”接着,在托马斯·杰斐逊和詹姆斯·麦迪逊的共同努力下,1786年1月16日,弗吉尼亚州通过了著名的宗教自由法令,法令宣布:“任何人都不得由于宗教见解或信仰,在肉体上或者财产上受到强制、拘束、干扰、负担或其它损害,任何人都应该有自由去宣讲并进行辩论以维护他在宗教问题上的见解,而这种行为在任何情形下均不得削弱、扩大或影响其公民的权利。”正是在美国宗教自由政策的强大吸引下,爱尔兰人不愿信奉联合福音派教会,多数信奉天主教,而外来的地主信奉英国国教。信天主教的爱尔兰人要交纳什一税,来维持他们所憎恨的地主的教会。

  第四,美国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劳动力,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无疑吸引了大批欧洲移民。

  从18世纪末开始,美国的工业革命就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加之美国幅员辽阔、人口稀少、资源丰富,与出现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欧洲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美国的矿山、铁路、制造业、建筑等行业急需大量熟练技工和廉价劳动力。美国铁路公司和大企业为了出售铁路沿线的大量土地和招募工厂所迫切需要的劳动力,纷纷在欧洲各国设立代理机构,一方面大肆渲染移民易获得廉价土地,经营家园的美妙景象,另一方面广泛宣扬美国就业机会多、工资高的优越条件,以广招劳力。亚当·斯密在他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早已写道:“在北美,工资要比英格兰任何地方要高得多。虽然北美没有英格兰那么富裕,但它更为繁荣,以更快的速度前进。”福克讷在《美国经济史》中提到,根据维克托·克拉克的估计,美国不熟练工人的工资比英国工人的工资要高出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有些公司甚至实行预付船票制。据1843年纽约爱尔兰人移民协会调查,依靠预付船票移民美国的多达移民总数的1/3。早先移居美国的老移民也纷纷写信回国,夸耀美国的富庶,把它描绘成劳动者的家园,人间的乐土。“只要你一找到正规的工作,你每周就能省下钱来去购买一英亩世界上最上等的土地;不到一年你就可以有足够的钱到西部去,购买一个永远都属于你的八十英亩的农庄。”

  此外,美国向西部拓殖扩张的西进运动,更为移民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到40年代,美国通过侵略战争和廉价购买,把边疆扩大到太平洋沿岸,使其版图增加到独立时的三倍。1848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黄金,出现淘金狂潮,各地移民蜂拥而至。在外部世界看来,北美有取之不尽的宝藏、广阔无边的土地,到处充满了机遇,简直是人间乐土,因而纷纷迁往美国。对此,美国移民史研究专家马库斯·李·汉森曾明确指出:“移民来美之初,恰值美国工业蓬勃发展之刻;每一移民潮之形成,都与非凡的商业活动期相吻。”

  第五,欧洲人口激增,官方移民政策的改变,推动了欧洲移民向外迁徙。

  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以来,欧洲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是人口的迅猛增长。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叶,欧洲人口总数由1.4亿增加到2.5亿,增长率为80%。另据奥斯卡·汉德林统计,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人口总数已达4亿,1750年时供养一个人的土地面积,1910年时要供养3个人。可见,人口激增,使得原本农耕面积就紧张的欧洲面临更巨大的压力,人口外流势在必行。

  西欧、北欧各国渐渐意识到人口外流可以减轻国内的人口过剩的负担,达到医治贫困的目的,因而逐渐取消了限制移民的法令、措施,以推动大规模的移民运动。1788年,英国曾颁布禁止技术工匠出境的法令,1825年废除了这一法令,1827年又废止了其他法令,如阻止爱尔兰人向外移民的《乘客法》。德意志于1848年革命后,废除了限制移民的规章,简化了移民的出国手续,以此达到疏散革命力量的目的。在瑞典,为了鼓励贫民出境,于1840年废除了1768年制定的限制移民的法律。政府移民政策的松动,无疑促使了大批移民的外流。

  第六,19世纪40年代的自然灾害,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对欧洲移民高潮的兴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世纪40年代,欧洲出现大饥荒,因马铃薯病虫害造成国际性马铃薯歉收,对原本普遍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民更是雪上加霜。1845年,约有8%的栽种马铃薯的农田遭到病虫害,1846年和1847年病虫害依然严重。在这次自然灾害中,遭受打击最大的是爱尔兰。爱尔兰四分之一的可耕地用于栽种马铃薯,在1945年,不仅地里的马铃薯,而且窖藏的马铃薯都遭受病虫害。在这场毁灭性的灾害中,有100万人死于饥饿或由饥饿引发的其它疾病,更多的人移民他乡。1846年至1851年间,约有100万人离开爱尔兰。到1914年,爱尔兰的人口只有19世纪40年代的一半。美国运来的粮食是消除这次全欧性灾害的惟一援助,许多灾民免于饿死,更加激起了对美洲的向往。

  三四十年代,欧美之间的远洋航运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由于蒸汽机的使用,快速帆船大受欢迎。著名的“燕民班船”和“黑球班船”是美国海运业的快速邮船,横渡大西洋的时间仅需英国帆船一般所费时间的一半稍多点。北美开往欧洲的船舶运载着木材、棉花等大宗货物,而回程时,运载的是欧洲的制造业产品,尚有舱位空余。船主和商人为降低运输成本,努力招徕移民乘船,便利了移民去美国。至六七十年代以后,远洋轮船进一步取代了帆船,大大缩短了航期,横渡大西洋的航程无需几个月了,而只需10天左右,更加便利了移民的行动。同时,欧洲的陆路和内河交通得到了改善,移民能集中到大港口,然后离开。英国的利物浦就是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以及许多德意志人和挪威人移民出国的主要港口。

  在上述诸多因素的合力影响下,导致了欧洲移民迁徙运动。其中既有美国经济繁荣产生的“拉力”作用,又有欧洲经济萧条对移民的“推力”影响。它同时也反映了由资本主义的深入扩张而引起的传统社会结构的剧烈变革,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产物。

  三、美国经济如此高速的发展,欧洲移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865年内战结束以前,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落后于欧洲,基本上是个农业国家。据统计,1859年美国工业生产额在整个国民生产的比重只占38%,农业生产则占到62%。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美国一跃而为工业强国,1884年工业生产的净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生产值,占工农业总净产值的53.4%,1899年又达到60.8。1919年的工业生产比重已占65%,农业生产则减到35%。

  美国经济如此高速的发展,欧洲移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欧洲移民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和廉价的劳动力,优化了美国人才资源的配置。

  美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高质量的劳动力成为挖掘经济潜力的关键因素。而欧洲的移民正迎合了美国的需要,他们在年龄、性别、就业能力的各个方面都占据优势。移民中男子都系年富力强者,85%是从14岁到44岁之间,且以男子为主,他们中许多人从事最艰苦而收入又较低的工作,如开凿运河、修筑铁路、开采矿物,并在制造业中承担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爱尔兰人、意大利人、斯拉夫人是修筑中西部铁路的主力。1840-1860年,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希腊和法属加拿大为新英格兰的棉纺织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他们大多身强力壮,对工作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据1871-1892年的统计,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中,有22.9%是熟练工人,还有一部分专业人员。外来移民年富力强、讲求实际、革新进取、不尚保守,为美利坚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优化了美国的资源配置。

  其次,欧洲移民为美国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美国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力的发展。

  在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欧洲国家的工业生产技术大大领先于美国。特别是英国,它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是近代工厂工业和机械化生产的诞生地。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的移民和移民的后代给美国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在不少行业作出了特殊贡献。如电话发明家亚历山大·贝尔就是1871年来到美国的苏格兰移民。美国现代纺织工业的创始人是英国移民塞缪尔·斯莱特。他是英国达比郡斯特拉特纺织厂的熟练技师,熟悉阿克莱特纺纱机的构造和性能。英国当时禁止出口机器和技术,斯莱特把机器的制造方法牢记心中,1789年移民美国后与其他人合作,先在罗得艾兰建造了梳棉机,然后在马萨诸塞州建立了一系列棉纺织企业,被称为美国的“阿克莱特”。电报之父萨缪尔·摩尔斯是英格兰移民的后裔,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也是移民的后代。欧洲移民及后裔的众多发明和创新对加速美国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欧洲移民扩大了美国的国内市场,体现了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人力投资。

  外来移民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他们普遍需要住房、衣着和食品等生活用品。他们是美国经济的催化剂。在1850年到1930年间,每10年就有200万外来人口进入美国,对工农业产品及各种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从而促进了工农业生产,扩大了国内市场,推动了城市的兴起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庞大的外来移民,意味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一个青壮劳动力从出生、成长到其劳动年龄,需要花费许多前期投资。而美国未花任何代价就轻易获得了如此众多的劳力资源,这是美国特有的移民国家的优势。有人统计,因移民而形成的附加资本积累为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

  此外,欧洲移民在促进国外资本的流入、带动美国农业的发展、丰富美国多元文化等其它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正如有的美国历史学家所说,移民洪流是“美国历史的中心主题”,比“没有贵族政治、边疆的存在、自然资源的富庶、企业家的推动力或被两大洋隔离的安全更加重要”。列宁对此也曾给予很高的评价,移民“对美国经济和整个社会生活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一句话,外来移民不断为美国的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扩展阅读:

  三次移民潮带美国走向强大

  根据美国移民研究中心的最新统计数字,美国已迎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潮。在近400年间,数千万各国居民带着资金、技术和知识进入美国,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美国逐渐走向了强大。

  被称作“种族大熔炉”的美国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其移民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620年。近400年来,美利坚民族已成为由100多个民族组成的混合体,就连矗立在纽约的“自由女神像”也是在1886年从法国“移民”到美国的。移民们怀着各自的梦想,远涉重洋来到这片理想中的土地,在美国历史上曾经掀起几次大的移民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移民造就了美国,是移民发展和改变了美国。

  吸引移民曾是美国最重要的外交任务

  在美国建国之初,美国国内总人口仅有390万。除了大约76万黑人外,其余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白人,并且绝大部分来自西欧。出于对欧洲拿破仑战争以及国内就业环境的担心,美国开国之初的几届政府在移民政策上疑虑重重,曾制定过一些限制移民的政策。1796—1815年间,到美国的欧洲移民平均每年只有大约3000人。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重获和平。随着大批军人的复员,欧洲各国失业现象愈发严重,移民美国的人数逐年增加。此时,美国也因国内建设需要,改变了限制移民的政策。1848年欧洲革命后,移民美国的浪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从1820年到1920年的100年间,美国一共接纳了大约3350万移民,形成美国持续百年的移民潮。

  被美国历史学家称之为“伟大的人类迁徙运动”的第一次移民高潮发生在1820年至1860年,这期间移民总数高达500万。移民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其中爱尔兰人大约200万,德国人大约170万,还有大量被贩卖到美国的非洲黑奴。同时,移民中也有少数来自亚洲,主要是来美国淘金的中国人。

  第二次移民高潮是从1861年到1880年,约有500万移民来到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迎来了工业化的高峰期,对劳动力需求旺盛。为了吸引欧洲移民来美国,1864年,林肯总统游说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国务卿西沃德甚至向美国驻欧洲的外交官发出通告,要求他们把吸引欧洲移民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外交任务来对待。为了从欧洲招募熟练工人来美国工作,一些企业还组团赴欧洲招聘。它们在欧洲许多报纸上刊登广告,印发小册子,对有移民愿望的欧洲人描绘美国诱人的前景。一些企业还对愿意移民美国的欧洲人提供所需的路费。

  第三次高潮从1881年到1920年,移民人数猛增到2350万。移民顶峰是1907年,达到128.5万人。这一阶段,美国政府多次立法,限制欧洲移民,排斥亚洲移民。来自英国、德国、瑞典等西北欧国家的“老移民”增长有限,但来自意大利、俄国等东南欧国家的“新移民”却增长迅速。

  经过这三次移民高潮,1920年美国的人口总数首次超过1亿。在1820到1920年的100年间,移民数量占美国人口年增长数的20%以上。

  移民改变了美国的命运

  美国历史上的这三次移民潮不但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使得美国在短短一百多年里能够迅速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并为以后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打下基础。可以说移民潮铸就了美国的强大。

  在移民潮中,美国坐享其成,无需教育和培训就从欧洲得到成千上万的熟练工人。据统计,1871—1892年间,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中,有大约23%是熟练工人,他们带来了钢铁、纺织等工业技术,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力量。

  曾被美国第7任总统杰克逊誉为“美国制造业之父”的塞缪尔·斯莱特移民美国后,凭借其盗取的英国纺织业的秘密,在美国成功复制出了高效棉纺机,并办起棉纺厂,吹响了美国工业革命的号角。电话发明家亚历山大·贝尔和电报之父萨缪尔·莫尔斯等人也是移民或移民的后裔。此外,亚洲的中国、日本和菲律宾等国移民带来了农业和园艺技术,意大利移民则在煤气、电力、自来水等市政建设技术方面功不可没。

  在这些移民中,85%的人年龄在14岁到44岁之间,并且以男子居多。这些移民正值年富力强之时,为美国的棉纺织业、采矿业、建筑业等提供了劳动力。在美国东部的隧道和铁路工程中,爱尔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和北欧人是主力。在改变了美国早期政治格局和社会面貌的“西进运动”中,中国劳工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视。

  在这场以铁路建设为中心的运动中,中国劳工用血汗和生命为代价,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出色地完成了横贯美国东西的太平洋铁路西段工程的建设。至今,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铁路沿线还可以看到一个中文题字的金属牌匾,上书“加州铁路,南北贯通。华裔精神,血肉献功”。诚如招募华工的倡议者克罗克尔所说的那样:“这条铁路能及时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贫穷而受鄙视的中国劳动阶级———归功于他们的忠诚和勤劳。”这句话后来成为美国移民史上著名的“一句话历史”。

  外来移民还在美国南北战争时为拯救联邦、废除黑奴制度做出了贡献。欧洲1848年革命后,大批富有军事经验的德国移民来到美国,这些被称为“1848年志士”的德国移民中,有许多人成了支持共和党和林肯的中坚分子。他们帮助组织联邦军队,誓死保卫共和制度。其中最著名的是卡尔·舒尔茨少将。他在德国革命失败后于1852年移居美国,积极投身反奴隶制运动。1861年他被任命为美国驻西班牙公使。南北战争爆发后,他主动要求领兵打仗,为了鼓动德国移民支持林肯,他还穿梭于美国各州进行旅行演说,总行程竟达近4万公里。

  移民浪潮引发排外逆流

  在持续100多年的移民潮中,外来移民都经历过这样或那样的排斥。就美国政府来说,其移民政策也并非一成不变。1815年到1882年间,美国政府实行完全自由的移民制度。但是从1882年开始,美国移民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限制和排斥外来移民的法律一个接一个出台。其中的规定更是千奇百怪,例如禁止白痴和意志薄弱者等入境。1920年以后,美国彻底结束了自由移民的时代,开始实行有配额的限制性移民政策。

  由于在就业、宗教和民族问题上的矛盾,1880—1920年间美国排外主义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华人、日本人、犹太人、意大利人和匈牙利人等都成为美国本地工人和西北欧移民肆意排斥和迫害的对象。更有甚者,1882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专门禁止华工入美的排华法案,该法案直到61年后才被废除。在这一时期,由美国本地人和先来的西北欧移民新教徒组成的“美国爱国者联盟”、“美国联盟”等排外组织应运而生。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1887年成立的“美国保护协会”,该协会到处煽风点火,把这一时期美国社会出现的政治腐败、市政建设滞后、犯罪率上升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都归咎为新移民的到来。

  二战结束后,随着美国民众对移民态度的理性化,移民对美国的贡献逐渐被大多数美国人所承认。正如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所说:“美国要感谢移民的贡献。巨大的移民浪潮给美国带来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给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推荐阅读:

  美国移民新政策

  2015年9月美国移民排期表

  2015年10月美国移民排期表

  >>>点击进入出国留学网美国移民栏目了解更多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