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后东西方家庭观念的碰撞

2016-10-15 16:06:21 移民经验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清官难断家务事”,的确中国因为背景文化及传统观念差异,导致我们出现很多类似“婆媳不和”、“夫妻冷战”、“隔代过于溺爱孩子”,有的情况严重甚至会走向离婚及家庭破裂等悲剧。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与刘兰芝,尽管相爱,但是焦母不喜欢刘兰芝,逼迫两人分开,最后纷纷殉情。这跟我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传统的大家庭式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在婆婆面前,媳妇就应该乖乖听话,婆婆说往哪里就往哪里。但在西方的传统文化中,婆媳关系是平等和独立的,婆婆不会干涉小夫妻的生活,婆媳之间相互尊重。

  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探讨中西方家庭观念差异及婆媳关系问题,86留学网小编特地找来了加拿大华人黛西写的一篇关于东西方家庭观念差异及父母和孩子如何解决差异等一系列问题!希望对各位能有帮助!

  我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学妹A。年纪轻轻已经博士毕业拿到了美国某大学助理教授的职位。

  她小时候随父母移民到温哥华,父母属于非常传统的华人移民第一代,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她一直在温哥华接受教育,并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之后博士刚一毕业就凭借努力拿到了美国某大学终身教授职位。

  这一切,看似都非常顺利。然而有一天,她父母突然提出要把在温哥华的房子卖掉,并在美国她的学校附近购置一处房产,同时搬到美国去与她一起居住,顺便可以帮她相亲,以后结婚了,还可以帮她带宝宝……

  这安排看似也非常不错,然而对于一直在西方长大并接受西式教育的她来说,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另外有个朋友B,是移民第一代。来到加拿大后,接受了高等教育,白手起家,自己打拼也闯出了一片天地。然后结了婚。就在生孩子的时候,双方的父母都要过来帮忙照顾孩子。对于刚在加拿大立足开始新生活的她,也没想太多,就让双方父母过来帮忙照顾孩子了。

  于是双方父母就挤到了同一个屋檐下。

  没想到,一开始和和睦睦的一家人,就孩子育儿方面的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除此以外,生活习惯的差异也间接的导致了家庭矛盾的爆发。

  第三个故事是小留学生C的故事,他18岁的时候留学来到了加拿大。在这边读了大学。有一天小C的妈妈来加拿大看望儿子。结果小C说,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以后你不用再管我了。小C的妈妈听完儿子的话,很伤心,孩子长大了真的不需要我们了吗?

  这三个故事都讲了共同的一件事,那就是中国式的家庭的问题。

  中国式的家庭有着一层根深蒂固的观念:父母把孩子抚养长大,培养好以后,最终,孩子必须要承担对父母的照顾。

  换句话说,父母老了过来住在子女家,帮子女带孩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到了西方,家庭的概念与中国式的观念非常不同。

  子女一旦成年,就会脱离父母,自己去社会生活,之后结婚生子,组建自己的家庭,照顾子女的下一代也不再是父母要做的事,而子女必须要自己去承担照顾自己孩子的义务。

  而中国喜欢说大家庭(即有父母的家庭)和小家庭(即孩子自己组建的新的家庭),在加拿大却行不通。

  在加拿大,孩子的家庭与父母的家庭是两个不同的家庭。而子女的孩子也应该由子女自己照顾,父母不需要再照顾孙子孙女(当然也有西方人的爷爷奶奶来帮忙带孩子的,甚至这样的案例很多,但是基本上,除非是双方自愿,如果有一方不愿意,那么带孩子就应该是晚辈自己的责任了)。

  问题就出在,很多来这里的移民或留学生,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和文化,大多数在潜意识里都认为自己已经是独立的个体了,必须靠自己个人的努力去打拼找工作。

  然而,当他们独立的在外国立足的时候,突然父母或长辈又要求这个孩子重新回归自己的原生家庭,或者父母要求到子女新组成的家庭去生活的时候,这时候,事情就变得难以接受,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向父母解释这一切,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当然,有很多朋友,他们在与父母相处方面做的非常好。我也听说许多朋友的爸妈来加拿大帮忙带孩子,减轻了他们许多的负担。他们的家庭也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严重的矛盾。

  但这篇文章,所要说明的是由于父母的原因而造成的家庭矛盾该如何解决。如何理清思路,而作为父母等老一辈人又该如何看待这件事?

  同时,这里说的父母都是身体仍然健康的老人,如果遇到生病需要照顾的老人,那就另当别论了。

  分清主次

  首先,我想说,就这个问题,应该分清楚,什么是主,什么是次。哪一个家庭才是真正属于你的家庭。

  一旦脱离父母,你再组建自己的家庭,那么你就不再属于原来那个家庭了。

  西方对于家庭的定义为,丈夫,妻子,孩子,还有小狗小猫什么的。因此,父母是不属于自己的家庭的。

  分清楚这一点,就必须要考虑作为家庭成员的对方的立场。不论是自己的丈夫还是妻子,必须要有发言权。

  分清楚主次之后,下一步就要了解,如果父母过来住或者过来帮忙带孩子,谁是主人,谁是客人这个问题了。

  昨天有朋友讲了一个故事。故事里一个女的嫁给一个西人,结果女方的爸妈来他们家住了几个月。其中,女方的爸爸随手从冰箱里拿了一瓶啤酒来喝。结果导致西人老公的不满。女方的爸爸觉得很不理解,我在我女儿家,帮助带孩子,拿瓶啤酒都不可以。

  其实,按照西人的逻辑,因为父母都属于客人,就好比你到别人家里来做客,你需要喝啤酒,也会问一下主人,可否拿一瓶。了解了这一层逻辑,女方爸爸没有问就去拿啤酒,的确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另外个故事,有一对移民夫妻,都是华人,然后女方的爸妈过来帮忙带孩子。父母过来之后,仍然把这对夫妻当成自己的孩子,然后直接把孩子的家当成了自己的家。父母的一手包办,让女婿觉得很没有地位,最终导致男方生气出走。

  今天还看到更夸张的一个故事,说一个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温哥华一个小公寓里,然后婆婆要过来小住一阵子。结果由于公寓太小,并没有可以睡觉的房间,于是,只能某一方打地铺。结果,婆婆一来,就要求这位妈妈打地铺,自己和孙子睡床上。这位媳妇只能委屈的睡地上了。

  这样的案例有很多很多,关键在于,除了分清楚主次以外,还应该分清楚谁是主人,谁是客人。

  既然父母双方过来孩子的家里,那么父母就是客人,孩子可以以待客之道招待父母,但父母却不能够以主人的身份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的要求和意志。

  什么是“孝”

  其实,很多人会认为,上面这几个案例,如果子女不让父母来家里帮忙照顾,或者子女让婆婆打地铺就是不孝。这里我想谈谈什么是孝。

  孝顺,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正因为是一种传统美德,而从来没有人敢去挑战这个概念。

  一提到子女不让父母来住,或者子女让父母睡地板,马上就想到了“不孝”两个字。因此,再为难,也要让父母来住,也要让父母睡主人房,睡大床。

  我认为,孝顺,应当是建立在一种家庭的制度上的。不应该成为控制子女,甚至让子女有内疚感而对父母的意愿唯命是从的筹码。

  当子女与父母达成协议,划清好界限,讨论好制度,然后再去谈孝顺,才是避免家庭纠纷的最佳途径。这些协议和界限的划分应该事先商讨决定,甚至婚前就应该考虑清楚。

  这些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

  未来是否与父母住在一起?

  双方父母是否要来帮忙带孩子?带多久?谁来带?你的另一半同意吗?

  当父母退休后,该如何安排和照顾双方父母的生活?

  关于育儿方面,是否听从父母的意见?如果父母和另一半的意见有分歧该听谁的?

  如果父母不能帮忙带孩子,未来夫妻双方该如何安排照顾孩子的事情?

  诸如此类的问题,应该大致上谈清楚,制定好了一套规则之后,就相当于立下一个契约,在此基础上,再去谈孝顺等道德层面的事情,会更有助于促进家庭的和睦,让自己与另一半,与父母,甚至与另一半的父母的关系变的更加健康和谐。这才能更好的尽孝。

  所谓的孝顺,是发自内心的对待,当规则制定好了之后,如果能按照规则,更好的安排父母的生活,让父母过的开心,才是真正的发挥了孝心。

  作为长辈该怎么看待?

  那么作为长辈,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像我们父母这一辈的老一辈家长,很多也都是全身心的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很多。但是,当孩子长大成人,离开家庭,甚至组建自己的家庭的时候,作为父母可能一时之间无法适应。心里面,仍然觉得孩子,是自己家的一份子。于是就有了帮忙照顾孩子的孩子,帮忙孩子打理家里的一切的故事。甚至生活的意义就是为了孩子。

  正是这样的想法,无形中给子女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这压力来自于一层矛盾,即,孩子既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人拥有自己的家庭,又无法脱离属于父母的原生家庭,这层矛盾,会对孩子本人还有孩子的另一半带来伤害。

  不知道是否有人注意到,中国家庭最大的矛盾来自于婆媳问题。而西方却很少有婆媳矛盾。其实说白了,是由于家庭结构及观念的不同造成的。

  关于中西方婆媳难处问题的原因,小编还想补充两点:

  首当其冲的原因便是传统观念不同,在美国,子女18岁成年后就独立在外闯荡:或上学、或工作,他们宁愿租房或买房,也不愿与父母同住。他们认为,成年人应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也就是“个人隐私”,与父母同住是不可思议的。

  很多年轻人对中国父母长期和已婚子女同住一个屋檐下感到匪夷所思。美国的父母也丝毫没有将子女留在身边尽孝的念头,他们鼓励成年子女独立生活,认为子女一旦成家立业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搬出去住。

  但子女们搬出去住并不意味着弃父母而去。

  由于很多美国老人在年轻时就未雨绸缪,通过个人积蓄和投资收益、退休金以及社会保险收入等为自己的养老做了准备,所以老人们大都不缺钱花。对于父母来说,子女能“常回家看看”就是他们莫大的精神安慰。

  在孝敬父母这方面,有些人选择每天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与父母联络感情,有些则选择定期去看望父母,有时一周或半个月回去陪父母吃顿饭、聊聊天。当然,每天回去看望父母的也不少 。

  不少美国家庭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如果回父母家居住超过一个月,则要付给父母房租、饭费。平时子女和父母外出共同就餐,侍者也会很自然地询问是否分开付账。

  必不可少的另一因素是中美家庭彼此肩负的责任不同,美国人认为,生儿育女是自己的事,父母没有为子女当保姆的义务和习惯。如果麻烦父母帮忙带一天小孩,也应按照社会上的劳务费标准支付费用。

  美国的经济发达,在社会保障这方面比较完善,美国也有穷人,但美国有穷人医院,不仅仅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很多国家都有。就是说失业没钱,靠救济金过日子的人也一样能看病,可以不用钱!如果是中国的穷老人,患了重病,如果没有子女的帮助,那么基本就只能认命。

  美国人讲求独立,讲求尊重,讲求平等,婆婆和媳妇的地位是平等的,互不干涉,互相尊重,相互之间也没有过多的要求,所以婆媳矛盾就少。

  这样说绝对不是崇洋媚外,这确实是美国的国情跟中国的国情。任何事情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一面。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有的人觉得美国父母不需要子女赡养很不错,但是子女结婚买房或者什么大事,在美国让父母给与经济上的帮助也是不太可能的。

  经常听见在美国的中国人抱怨“父母从国内来,住在子女家中,对子女的生活指手划脚,就连买房子要挂什么颜色的窗帘婆婆都要做主,把子女家当成自己的家了。还干涉子女如何教育下一代,还要介入儿子媳妇之间的矛盾。看人家美国人家庭就不这样”等等等等。

  没错,美国的婆婆是不这样。可是,中国婆婆这样做难道都是婆婆的责任吗?中国的父母以前一辈子忙碌,为的是攒钱给儿子娶媳妇,给女儿办嫁妆,现在更是给出国留学的子女攒学费,给孩子买房子,负担非常重。

  看电视台采访大街上的中年人,那些当父母的都说:起码要给孩子买房子付个首付,这是父母应尽的责任。

  而这在美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美国不仅父母没有这样的想法,就连子女也从不指望工作以后买房子要向父母要首付。

  而中国人就不同了,中国人的婆媳关系确实比较难处,难处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首先历史文化原因:中国几千年来的"婆婆要管教媳妇、媳妇要听命于婆婆"的思想仍源远流传。尽管新中国讲求男女平等,但在许多婆婆的眼里,媳妇的地位仍是低下的,儿子是一家之主,媳妇不仅需要上班挣钱,而且需要在家干活,甚至还要听从儿子的。

  不仅如此,在中国孩子的小家庭附属于父母的大家庭,甚至很多媳妇与婆婆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这就难免产生了问题。

  孝顺一点、能忍让的媳妇不好与婆婆发生争执,她毕竟是长辈嘛,只有忍气吞生。有时媳妇与丈夫发生矛盾时,婆婆又站在儿子一边,媳妇很伤心,心想平日里白对婆婆孝顺了。不愿忍让的媳妇就与婆婆吵起来,婆媳关系就紧张了。如果是儿子听命于媳妇,婆婆就更是气了,认为儿子不争气,或者认为媳妇总是欺负儿子,婆媳关系更难以处好了。

  接着便是作为父母和孩子都不能把握发展“婆媳”亲情的度:媳妇不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婆婆很难心疼媳妇。婆婆不是自己的亲妈,媳妇很难心疼婆婆。如果婆婆一味地心疼自己的女儿,媳妇一定会有意见。如果媳妇一味地孝顺自己的爹妈,婆婆也一定有意见。不相互疼爱和关心不行,疼爱和关心过头了,也有问题。一个人对别人好时,常会不自觉地希望能得到回报,得不到或远离自己的期望值,就会伤心,有意见

  然后是财产给予和攀比问题:现在中国很盛行“婆婆要攒钱给儿子娶媳妇,攒钱给儿子买房子”,婆婆省吃简用,攒钱给儿子,实质上也是在给媳妇。谁的婆婆有钱了,谁的婆婆给的钱多了,谁的婆婆向着自己的姑娘了、对自己的儿子媳妇不好了,谁的婆婆太穷了、给自己的少了等等,这些经常是媳妇们在一起交流的话题。

  对比来,对比去,媳妇们就可能会觉得婆婆对自己还是不够好,对自己的婆婆产生各种不满,许多媳妇都希望自己的婆婆能多给自己一些钱,婆婆有病治病时不需要自己拿钱,以减轻自己的负担。

  婆婆们呢,在一起交流,谁的儿子媳妇孝顺,给自己多少多少钱,生病时又多么地孝顺。对比来,对比去,总认为是媳妇挡着儿子,不让儿子对自己好,进而对自己的媳妇有意见。“钱”也是制造婆媳关系不好的一大因素。

  最后一个原因便是丈夫不会协调:丈夫是婆媳沟通的桥梁,是调节婆媳关系的润滑剂,丈夫不会“左右逢源”、不会“讲求策略”,婆媳关系就难处了。

  有人说,婆媳是天生的“情敌”,本来就有敌意,如果丈夫不会处理,一味地倒向某一方,或不注意方法,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却说,该劝导的不去劝导,该撒谎时却是个直筒子,什么话都传,甚至他自己先跳起来。丈夫们应该知道,婆婆和媳妇都是女人,本来女人的感情细腻,很难讲求肚量,怎么不去细心地苛护和调节她们间的关系呢?丈夫水平差的,婆媳关系一般很难处好的。

  作为长辈,我想,双方父母都应该转变思想,看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将来必须是要脱离自己原来的家庭的。然后自己呢,也将是为自己而活的独立个体。

  从这一层意义上看,长辈应该更多的去关注,如何经营自己的家庭,而并非如何去照顾孩子的家庭。因为孩子,应该有能力或者说必须去照顾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庭。

  未来,我可能也会成为一名婆婆。我常常对自己说,我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未来他长大以后,能够自食其力,能够娶妻生子,有需要我们帮忙的地方就尽量帮忙,没有的话,我们就过好自己的生活,让孩子自己去打拼吧。

分享

热门关注

加拿大魁北克留学移民优势

魁北克留学移民优势

留学移民加拿大好吗 加拿大留学后移民容易吗

加拿大留学移民好处

出国移民需要办什么手续

出国移民手续

移民哪个国家好 适合移民的国家有哪些

移民国家选择

加拿大工签转枫叶卡需要多久

加拿大工签转枫叶卡

移民希腊后怎样赚钱

希腊移民

美国亲属移民申请攻略 怎样通过家庭团聚移民

美国移民

移民英国后怎样购买保险

英国移民

移民新加坡后该怎样快速的租到满意的房子

新加坡移民

移民美国后找工作难不难

美国移民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