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几大重点城市生活节奏快都是出了名的,我生活在北京,每天最感概的就是“太忙”。因为上班需要赶地铁,所以早晨七点多就出门了;谁知刚好在楼梯碰见我的一位当领导的邻居,我问他为何这么早就出门;他说单位的车七点十分在门口等,所以先下去吃早点再等车。
谁知在小区门口又碰见几位退休的老太太,她们也是急匆匆出门;我也问了一下,为何这么早就这么急呀;她们说她们是到公园去跳舞,所以才急忙赶去。后来到车站又碰见我们这小区的几个年轻人,我说咋这么早就去上班;他们说坐车要一个小时,就这个时间也都是赶忙的;所以大家才很急。
不知为何,在中国,急已经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不急还会显得你散漫,办事没效率,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让人如何能真正的放松下来。
但是欧洲人却不同。工作日每天早上六点半,60多岁的Bengt照例骑上他还是在服兵役时买的自行车赶到隆德火车站,提着有些脱漆的公文包坐火车去马尔默开始一天工作。到了下午四点多,Bengt再按原路线返回。吃完晚饭后和夫人聊了会儿天,便各自在灯下阅读。他们参加了一个读书会,每周末定期活动,大家分别朗诵一些书本段落,然后互相交流读书体会。除此之外,他们有空会做些雕塑或带着狗出门走走。
事实上,Bengt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外科专家,曾多次担任欧洲外科协会轮值主席,在外科领域颇有建树,只是朴素的外观和低调的言语很难让人第一眼把他和他的成就联系起来。他有辆沃尔沃,这几十年来就换过两次,一次是到年限必须更换,一次是他夫人肩膀摔伤后把手动档换成自动挡,每次换车都是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包括颜色也没变,因为他们觉得够用了,没必要咋咋呼呼地开出一辆豪车“扰民”,尽管以医生的收入他完全可以买得起。另外,他的车只在周末偶尔用用,更多时间他还是喜欢搭乘公交出行。“在隆德的私家车已经十年零增长了。这样不仅环保,而且更简单省事”,他说。
Bengt说的没错,在隆德以及欧洲的很多类似的小城里,人们早已习惯一种简简单单、安安静静的生活状态。电影院就两家,一家放文艺片,一家放商业片;餐馆不多,来来去去总能见到一些熟面孔。不管有钱没钱,大家穿的差不多、吃的差不多,甚至孩子就读的学校也差不多。有意思的是,在这看似有些乏味的生活中,人们乐在其中,各自活得很精彩。那么,我们不妨探寻下,简约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在欧洲,最环保的简约生活带来的是最有机的生活。
尽可能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沼气等无污染能源,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充分分类回收降解垃圾废物,这一良性循环让每个欧洲居民成为参与者、行动者。空气清新、水质清洁,抬头有蓝天、低头有绿地是人们践行简约生活后的收获。我们常说食物是有机的好,其实没有环境污染和铺张浪费等“添加剂”的简约模式才有可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真正有机。正如一位生活在哥本哈根郊外的老太太说的那样,“我为什么要去买一块化纤做的蹭鞋垫,太麻烦了,我门口的草地就是最好的蹭鞋垫。”
其次,简约生活意味着有效率的生活。
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完成所有任务,把有限的时间耗费在无数可以避免的琐碎杂事上,势必挤占其它更重要的部分。依托欧洲优质的福利体系,人们无需过多操心生老病死,腾出时间和手脚,就可以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或自由拓展、或深度挖掘。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所谓简约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够了就好。能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知足。沉浸于欧洲简约线条构架下的生活模式中,人们能更快更好地抵达每一个目标。有哲人说,要飞的高就得减轻些重量,而维京人会告诉你,想多打些鱼,出海时船就不能装太满。
再者,简约生活还意味着最真实的生活。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方面,在人际交往中,简约模式已将繁缛礼节中不必要的成分滤去,以互信为基础,不必过多警惕交际中可能带来的负面情况,一切以真换真;另一方面,简约生活让人更好地认识自己,活出最真的自我,而不是太多太累地考虑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也不需要买昂贵的物品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简约的态度带来简约生活,简约生活又给居住在欧洲的人们最有机、有效、真实的幸福回报。相比世上很多其它的生活方式,简约生活可能是其中最舒服也最不折腾的一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