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地理位置
厄瓜多尔(EI Ecuador),西班牙语为"赤道"之意,位于南美洲西北部。东北与哥伦比亚毗邻,东南与秘鲁接壤,西濒太平洋。海岸线长930公里。赤道横贯国境北部,安第斯山脉纵贯南北。全境分西部沿海、中部山区、东部亚马逊河流域地区和加拉帕戈斯群岛四部分。国土面积256,370平方公里。其中大陆地区248,360平方公里,岛屿面积8,010平方公里。厄瓜多尔大陆属于通用协调时西5时区,标准时区-5时区(UTC/GWT-5),与北京时差13小时(晚13小时),无夏时制。只有加拉帕戈斯群岛为通用协调时西-6时区(UTC/GWT-6),与厄瓜多尔大陆有1小时时差。
2.2 行政区划
厄瓜多尔全国划分为24个省(Provincia), 217个市( Cantón)和1166个区(Parroquia,其中市区376个,郊区790个)。
[主要城市]
(1)基多(Quito):共和国首都,同时是皮钦查省省会。位于赤道线以南皮钦查火山南麓的峡谷地带,距赤道线24公里,是世界上最接近赤道的首都,其海拔高度在世界各国首都中居第二位,是全国第二大城市和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基多之名旨是由数千年前聚集在这里的古印第安人部蕾"基因贝"(Quitumbe)一词演变而来的。印第安人曾在此建立了基多王国。15世纪末被印加帝国所征服。1533年植西班牙殖民者占领居于次年12月6日开始重建。1830年厄瓜多尔独立后定为首都。
基多鲁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5公里(量窄处仅3公里)。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是世界上全年温差最小的地点之一,年平均气温13.5°。每年11月至次年5月为雨季. 6月至10月为旱季。皮钦查火山的两座姐妹峰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
厄瓜多尔基多市老成区夜景
城区分南、中、北三大区,中都是老城区,为总统府所在地。基要北部为新匠,多现代化建筑,银行和盘融机构靠靠中于此。南部新区靠中工厂和企业。
基多是厄重要的工业城市和直钦查省的农牧业基地之一。工业有纺织、服装、食品、金属机械、化工、医药、制烟、制革等。
(2)瓜亚基尔(Guayaquil):瓜亚斯省舍,面积214.4平方公里,人口218.99万(2004年),海拔4米,全国第一大城市。位于瓜亚斯河入海处,靠近瓜亚基尔湾。气候炎热,平均气温25℃。建于1536年10月9日。是厄工业中心、主要外贸港口和铁路、公路、航空枢纽。
(3)昆卡(Cuence):阿苏艾省会,人口41.76万,海拔2543米,厄第三大城市。1557年4月12日建城。该城有4条河流穿城而过,风景优美,并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是又一座被联合国命名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厄瓜多尔城市。厄许多著名知识分子和诗人出自此城,故被称为"厄瓜多尔的雅典"。教育、文化较发达。昆卡大学在南美享有盛名。
(4)安巴托(Ambato):通古拉瓦省会,人口29万,海拔2,577米。1985年发生大地震后重建。该市附近盛产水果、花卉。自1951年起,每年2月举办花果节。
(5)马查拉(Machala):埃尔奥罗省会,1573年建城,海拔5米。该市与博利瓦尔港口相连,是厄大虾和香蕉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地区。
(6)曼塔(Manta):位于马纳比省,厄第二大港口城市。是厄海产品加工和出口中心。厄主要海、空军基地之一。
(7)埃斯梅拉达斯(Esmeraldas):同名省省会。港口城市,海拔6米,气候湿热。1842年创建。有绿城(城市名中文译为"祖母绿")和"黑城" (不少居民为黑人)之称。设有全国最大的炼油厂,是厄原油出口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巴拉奥油港在该市附近。
2.3 自然资源
厄瓜多尔地理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自然资源十分丰盈。
[石油天然气]境内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亚马逊盆地,瓜亚斯省西部半岛地区和瓜亚基尔湾也有少量油田分布,地质条件较好,油层储藏丰富,是拉美地区第五大石油生产国。
[矿产]黄金、白银、铜、铁、铅、锌、钼、锡、钨、钯等金属矿藏和石灰岩、粘土、石膏、重晶石、沥青、黑大理石、磷等非金属矿藏也十分丰富。
[森林]厄瓜多尔气候多样、土地肥沃、雨量充足、日照时间长,适合各类不同植被的生长,使其拥有2-2.5万种木本植物,占世界植物总量的10%,成为世界10个生态物种最多的国家之一。森林106,630平方公里,占全国领土面积41.59%。每平方公里有136科树种,1,250种树木,厄森林总共生长着5,000多个树种,1,200多种蕨类植物,3,254种兰花植物,有哺乳类动物324种,鸟类1,559种,409种爬行动物,402种水陆两栖动物。森林80%集中在亚马逊地区,沿海省份占13%,中部山区占7%。森林分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国家森林和植被防护系统,生产用材天然林和种植林4种。
2.4 四季气候
厄瓜多尔分为西部沿海、中部山区、东部亚马逊河流域地区和加拉帕戈斯群岛。
[西部将海平原地区] 面积7.23万平方公里,海拔一般在300米以下,部分丘陵、山地达700米。热带雨林气候,平均气温23℃-25℃,年平均降水量从北向南由3,000mm降为500mm左右。河流较多,土地肥沃,盛产香蕉、可可、咖啡和大米等。
[中部安第斯山区] 面积6.7万平方公里。安第斯山在厄境内分为东、西两条山脉,形成北高南低的高原,平均海拔在2,500-3,000米之间。5,000米以上山峰共20余座。钦搏拉索山海拔6,272米,为厄境内最高峰。海拔:4,000米以上山峰终年现雪。山区属亚热带森林气候,盆地为热带平原气候,平均气温为23℃ -25℃,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适于种植玉米、棉花、小麦、大麦、蔬菜和水果,是厄农作物的重要产地,也是厄主要的畜牧业区。
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都岛
[东部亚马逊地区] 属亚马逊河流域,多原始森林,海拔250-1,200m。全年湿热多雨,年均降雨量为2,000-3,000mm ,平均气温25℃,为厄重要的石油产地。
[加拉帕戈斯群岛]中文译名为龟岛,位于太平祥,东距厄大陆海岸950-1,200公里,由13个大岛和1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7,500平方公里。主要岛屿有:伊萨贝拉、圣克鲁斯、费尔南迪纳、圣地亚哥、圣科里斯托瓦尔等。该群岛由火山熔岩形成。1535年被发现,1832年2月12日,厄政府将其划入本国领土管辖,定名为厄瓜多尔群岛,现为加拉帕戈斯省。气候干旱。有巨龟、大蜥蜴、企鹅、海狮等稀有动物,被称为"活的自然博物馆"。1836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到该岛作生物考察。196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帮助下,厄政府与达尔文基金会合作在该岛建立了科学研究站。1979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该岛为"人类自然遗产"保护区。
综上所述,由于地处赤道,冷暖海流交汇于该海域,又由沿海、安第斯山脉、亚马逊丛林和群岛构成了厄瓜多尔这块不大的国土多样性地理和气候特征,不仅地形地貌迥异并颇具特色,而且使厄瓜多尔成为汇集了世界上亚气候、微观气候和地理气候等各种不同气候条件的唯一国度。
2.5 人口分布
厄瓜多尔人口为1,385.83万(2008年)。其中,城市人口占61%,农村人口39%;男性占49.5%,女性50.5%。人口密度为51.52人/平方公里。1990年-2001年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1%,死亡率25.4‰。人口平均寿命64.27岁。其中,首都基多(Quito)人口150.49万。瓜亚基尔(Guayaquil)人口218.99万。昆卡(Cuenca) 人口41.76万。安巴托(Ambato)人口29万。
目前,在厄瓜多尔有华人华侨3万多,主要从事百货零售、服装、鞋进口、餐饮、养虾、种植棕榈树、木材、开采金矿等行业,大多事业有成,进入当地中层阶级,但融入当地社会情况较差。新生代华侨大都受过西方高等教育,基本或完全融入当地社会,少数人进入政界、教育界和法律界,其中有担任卫生部长、环境部长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