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告诉你移民加拿大可能是心酸的开始

2016-11-08 21:19:28 加拿大移民生活
   对于近年刮起回流风的加拿大华人移民来说,有人视移民为无怨无悔的选择,也有人发誓下辈子不再轻举妄动。踏上回流大潮的移民,各有各的理由,家家有本难念 的经。有人形容,移民是个人行为,就像各人的鞋穿在各人的脚上一样,舒不舒服只有自己走起路来才感觉得到。

  以下是几个华人移民回流中国大陆及香港的故事,他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恰恰说明加拿大不是天堂,世界上也没有任何国家是天堂,美好生活要靠自己双手来创造。出国是一个美好的“梦”,一旦梦醒就要面对现实。

   ■心酸的开始

  周从,投资移民,一家三口飘洋过海,爸爸妈妈儿子。几年之后,弟弟妹妹相继出生了,年长的哥哥也开始到了叛逆的年龄。

  先说说周从的太太,伟大的全职妈妈,不肯说出自己的名字。你就叫我仨孩妈吧。我天天的生活就是围着家里转,非常宅,不喜欢出门,不喜欢和朋友交流,每天送 孩子们出去游泳,滑冰,弹钢琴,踢球,上学。没有孩子在家的日子,就觉得家里静的要死,无所适从,不知道做些什么。自己都感觉很可悲,除了围着孩子老公, 已经没有自己的生活了。提起移民加拿大,她说,告诉你啊,我们单位的小刘,当年就是一个给我们端茶倒水的,如今都科长了,这才几年啊,如果我还在国内,现 在也一官半职了。

  说起投资移民到加拿大,周从,这个帅气的中年男人,深深地呼了一口气,眼睛看着窗外,用非常低沉的语气说,怎么说呢,一言难尽啊。

  周从,别人眼里的富二代。周从总是说,其实家里就是有个小作坊,都不能称为工厂,就是作坊,父母天天围着小作坊,辛辛苦苦的赚钱养家。等到周从大学毕业, 小作坊有模有样的搬到了离家不远的一个旧仓库,街坊邻居顿时炸开了锅,哎哟,看看人家周从,成了富二代了。大学毕业之后,周从就直接回到了家里租下的那个 旧仓库,开始了真正的“富二代”生活。

  某天,约见客户是在五星级酒店一层,周从早到了一会儿,一楼的超大展示牌,突然钻进他的眼睛。移民加拿大,给自己,给家人,一个完美、高质量的生活。加拿 大的国民综合生活质量最佳,连续七年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自然环境极佳,空气清新,风光迷人,人民安居乐业;移民加拿大?周从突然被这几个 硕大的红字给震了一下。

  就这样给忽悠来了。当时的周从已经结婚了,做出这个选择,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妻子是在一家事业单位,工资不高,但是旱涝保收,福利奖金更是不用说,年迈的父母强烈反对,青春莽撞做出的决定,一定会后悔的。

  周从,中文系毕业,尤其喜欢古典文学,现在突然让他捡起英语,在他看来是个莫大的讽刺。中介对周从说,加拿大是个非常容易创业的国家,语言就是个环境,听 多了,就会说了,说多了,就地道了。什么全民的免费医疗,儿童福利啊,优美的自然风景,空气清新,风光迷人,人民都安居乐业。

  现实的移民生活,是从下飞机的第一天开始的。考虑到语言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周从在国内就开始联系加拿大这边的华人出租房,地库价格低廉,还包水电上网,深 深的吸引了周从。房东是个老移民,年轻时候一直生活工作在唐人街,退休后才买了独立屋。面积不大的一栋小别墅同时租给四家人,包括房东,满满的五家人挤在 里面。

  联系好的房子,房东突然坐地涨价了,原因是周从之前联系时,并没有说清楚家里几口人,只是说要租地下室的一间,房租包水电上网,开门看到三口之家,房价立 刻也长了。周从一气之下,当时退房,不住了,房东却说订金是不能退的。之前有很多客人问过这个房间,你们交了订金,就留给你们了,现在你们突然不住了,损 失很大啊。

  拖着行李,出门之后的周从,看着疲惫不堪的妻子和儿子,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儿子小声地和妈妈说着,妈妈,我好饿啊,能不能吃饭啊。妻子拉着儿子,俩人 坐在皮箱上,吃着飞机上带下来的干面包,就是干吃。儿子突然说,爸爸,要不然打电话给送我们来的叔叔吧,让叔叔接我们回家。

  周从听完对儿子说,吃你的面包,回什么家?妻子非常生气,你冲孩子嚷什么?又不是我们非要来的?你不是豪言壮语的勇士吗?你赶紧打电话给那个司机,看看有没有办法?

  是啊,是自己强烈坚持要来的,那番豪言壮语就在耳边。周从无奈的回到房东家里,希望可以借个电话,房东却说,可以啊,收钱的哦。幸亏一个好心的房客,实在看不过去了,把自己的手机借给周从。

  周从打电话给接送的司机,司机听完,非常气愤房东的做法,告诉周从有熟悉的家庭旅馆,可以立即入住,按天付钱。

  这个家庭旅馆其实就是司机自己的家,也不算什么旅馆,普通的连排别墅,三楼住自己家,剩下的房间都租出去,厨房共享。周从一家在家庭旅馆住了很久,一直没有买到合适的房子。

  加拿大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真实的加拿大

  2004年3月,李大伟还未等到加拿大公民护照到手,迫不及待“拔腿就跑”,因为他有一个回流机会,一间加拿大外资企业设在北京的分公司,聘请他负责开发中国大陆市场。

  李大伟说早就等待回流这一天的到来。1998年底,他通过一家设在北京的移民公司办技术移民,先后两次共交了五千美元的费用。1999年登陆加拿大温哥华。

  李大伟说,中华民族本来是个安土重迁的民族,一向视背井离乡为畏途。但时代不同了,“父母在,不远游”已经过时。现在的华人移民遍布全世界,五洲四海到处闯荡。他原来在一间外资企业工作,待遇不错,但当时周围的朋友都在移民加拿大,他也就卷入这股潮流中。

  充满对新生活的憧憬,踏上异国的土地,他的第一印象是这里自然环境非常美丽,天湛蓝、草碧绿、水清澈、山巍峨,到处花团锦簇、莺歌燕舞,幽美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过了不久,他找工作到处碰壁,才体会到“一个真实的加拿大”。没有朋友,百物腾贵,文化冲突,种族歧视,生意难做,打工辛苦,前路茫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他恨不得马上打退堂鼓,又怕父母家人责怪,同事朋友笑话,“无颜见江东父老”。

  他说,开始办移民的时候,中介公司都会说加拿大社会福利好、“最适合人类居住”及工资高等等,但从不提新移民实际面临的种种问题,即使偶有提及也采取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的态度。

  到了加拿大,李大伟慢慢了解到,加拿大的社会福利虽然不错,但受益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中青年人的负担最重,主要是缴税重。加拿大绝大部分地区 冬天寒冷, 温哥华地区虽然好些,但到了冬天雨水不断,令他这个中国北方人极不习惯。他得出的结论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绝不等于“最适合人类工作与发展”。

  在办移民时,李大伟听得最多的是加拿大工资收入高,但中介公司谈到的收入都是税前,却避谈加拿大的税收制度。后来他才知道加拿大税收重,工资越 高税也就越 重,如果年薪10万加币(税前),税后的实际收入才5万多一点,高达近45%的税。加拿大工资比美国低,个人所得税又比美国重,消费水平比中国大陆高。他 原来在外资企业月入六、七千元人民币,用来跟加拿大的二千多元加币一比,他挺后悔移民加拿大。

  他认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来加拿大最好的选择就是读书,因为读书可以抵掉一半时间的“移民监”,而且以移民身分读书学费较低廉,比留学生要 省至少一万 加币,与加拿大公民的待遇相同。硕士毕业后可以在加拿大工作一段时间,拿到公民身分后就挥洒自如。而且大陆比较认同北美学历,而中国大陆的文凭出了国门就 不吃香。

   ■孤独坚守

  回流生活适得其所林文庸、李玉贤夫妇原为北京医院医师,后来移民香港。在香港九七回归前夕,1996年6月再移民温哥华。当年他们在温哥华,逢 年过节,共 有16个相熟的香港移民家庭聚会庆祝,热闹非凡。但八、九年不到,先后已有15个家庭回流香港,现在就只剩下林文庸夫妇及儿子留守温哥华,当年欢乐光景不 再,林文庸觉得现在加国越来越冷清寂寞,一点“年味”都闻不到了,也兴起“不如归去”的念头。

  林文庸说,如果不是他的儿子林松喜欢加拿大生活,他与太太早就回流了。学西医出身的他,当年在大陆时曾下放农村,有感农民缺医少药,遂学会中医 针炙,移民 香港后正好大派用场。由于医术精湛,病人口碑相传,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移民温哥华后,虽然仍有不少病人上门,但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他指出,他的很多朋友回流香港的原因,是因加拿大抽税太重,而且还修订法例要申报海外资产。加上在加拿大随便找一份□口的工作很容易,但要找一 份适合自己 的工作很难。此外,加拿大华人消费能力不高,做生意很难有起色。他与家人曾开过两年杂货店,最后以亏本告终。他经常光顾的一家港式酒楼,已前后五度易主, 可见在加国“□食艰难”此言不虚。

  近年亚洲风生水起,与他同时期移民的朋友们因子女都已大学毕业,纷纷踏上返港之路。林文庸打算待儿子结婚后,将与太太回到邻近香港的珠江三角洲定居。

  移民加国是否适应,主要因人而异。林文庸的一双儿女林松、林泉,个性截然不同,一个充分享受安稳的移民生活,一个则无法忍受移民生活的枯燥沉闷。

  哥哥林松个性善良单纯,是个“没有野心”、很容易满足的年轻人,他不喜欢竞争,非常享受在加拿大的生活。他在一家国际快递公司一做多年,与上司及同事相处融洽,根本无意回流香港。

  妹妹林泉与哥哥性格相反,喜欢挑战,事业心强。她在美国旧金山大学毕业后,随父母家人移民加拿大,曾在温哥华一所电脑学院任职会计,工作表现颇 受老板器 重。但她觉得生活死水一潭,工余假日根本无处可去,生活单调乏味。而且她不能忍受加拿大的慢节奏和低效率,别人一个星期才能做完的工作,她两天就已完成。

  林泉说,加拿大只适合小孩子和老年人居住,年轻人生活在那样的氛围中,会觉得没有朝气、活力和冲劲。她怀念香港多彩多姿、热闹缤纷的生活,在获 得父母同意 的情况下,于c1999年回港发展,很顺利就觅得理想工作。目前她在香港会展中心一间展览公司任行政会计经理,主管财务及人事。她说最近很多前来应征面谈 的年轻人,不少是加拿大的回流人才,回流的原因及想法跟她非常接近。

  她说,在香港长大的人,到了外国并不能发挥中文优势,但在加拿大生活过的人,回到香港英语变成优势,一般很容易找到工作。在加拿大即使薪水待遇 不错,但扣 除税款后所剩无几,“赚的钱多半给了加拿大政府”,在香港则可以享受自己大部分的劳动成果。工作虽然比加拿大忙,但日子过得充实及满足。

  林泉的丈夫黄颖强则是放弃了美国绿卡,自旧金山回流香港,目前在加拿大一间驻港保险公司任核保。小俩口非常享受香港生活,暂时还没有重返加拿大的打算。

  ■投资移民倾尽积蓄

  香港女商人吴丽娜1996年通过香港中介公司,以投资移民身分申请移民加拿大。当时言明“投资”25万加币,五年后移民投资公司偿还本金。据了解当时该公司先后为77名港人办理投资移民,共获取近2000万加币资金。

  吴丽娜为了移民付出极大代价。她是个单亲妈妈,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孤注一掷全部给了移民公司,原本寄望五年后可以将老本要回来,没想到移民公司言而无信,直至现在已将近九年,仍诸多藉口拖欠不还,幸亏每月还有800元加币的利息可拿。

  吴丽娜等人用的是阿根廷的移民名额。在移民公司安排下,共有50个香港家庭成员同乘一班飞机。一行人拉家带口浩浩荡荡,经美国洛杉矶转机“前进阿根廷”,那班机几乎成了她们的“移民专机”。经过长达29小时的飞行航程,抵达阿根廷与加拿大驻阿移民官面谈。

  吴丽娜相信移民公司事前已在阿根廷“上下打点”,1997年,50个家庭都顺利获得移民加拿大的签证。由于放不下在深圳的生意,吴丽娜拖延至1998年最后入境期限,才与12岁的儿子赴多伦多报到。

  吴丽娜眼看移民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投资”的钱又不能马上要回来,一个单身女人拉扯着未成年的儿子,大陆还有高堂父母需要照顾,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异常沉重。

  人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没有亲人朋友可以依靠,心里直发慌。

  移民之初,她做过多方面的尝试,也试过做点小生意,但都没有成功。眼看前途茫茫,“在那里完全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且手上已没有积蓄,连“坐 吃山空”都 是奢谈。她左思右想,只有回港之途。她在深圳还有投资,回去还来得及重起炉灶。她硬着心肠留下年仅12岁的儿子刘希旅独自在加拿大求学。

  现在回想当初的冒险决定,她犹有余悸地说,当初自己的胆子也真是大,移民前她对加拿大的情况一无所知,甚至连熟朋友都没有一个。唯一的朋友还是因“阿根廷之旅”才认识,这也是她后来初抵加国唯一的投奔。

  她当初把儿子独自留在一个陌生的国度,事非得已,但她并不知此举违反加国法律,后来险些惹出麻烦。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幸亏小希旅独立 乖巧听话, 单独留在多伦多期间,没有闯什么祸,这些年也就有惊无险的过来了。也多亏遇到一位自香港移民多伦多的好心人,见义勇为施以援手,经常关心过问希旅的生活起 居情况,还经常邀请希旅到她家吃饭,给寂寞少年许多温暖。

  这些年来,吴丽娜频繁往来于多伦多与香港、深圳之间。人在香港,心系多伦多的儿子;但一旦到了多伦多,又不放心深圳的生意。经常处在分身乏术的 两难境地。 早熟的儿子非常体谅母亲的难处,为了减轻妈妈的经济负担,16岁就主动打工赚取家用,而且不因母亲常年不在身边而感情疏离,两人相处就像朋友,这点令吴丽 娜万分感恩。

  ■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现居温哥华的自由撰稿人许行,原为香港知名政论家。他分析大陆移民加拿大人数大幅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就业困难。不过,他没想到移民人数会大幅减少到10%以下。

  许行曾协助一对原在浙江外贸部门工作的夫妇移民加拿大,他们离开外贸单位后自己开公司做生意,年收入三、四十万美元。由于有感大陆政策经常变 化,缺乏安全 感,夫妇俩决定移民加拿大。但抵加后,发现理想与现实有很大差距,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最后决定放弃好不容易到手的“枫叶卡”,重回故乡发展。

  许行认识的另一位朋友,在大陆从事电力机械专业,生活环境相当不错,抵加后长时间处在失业状态,平时只能为别人割草维生。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得不暂时委屈自己。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两年前自温哥华回流中国广州的陈莉,1992年大学商科毕业后,分配在广州一家金融机构工作,负责审批商业贷款。

  陈莉说,当时能在金融机关工作,而且是一个十分“吃香”的职位,工作舒服,薪水待遇好,还经常有人欲巴结讨好她拉关系。这对于一个年轻女孩来说,令人羡慕,而她的工作能力和表现,备受上司肯定,经常委以重任。

  这样她一做就是七年,但每天日复一日的工作、复杂的人事关系及按部就班的晋升制度,对于有事业心的陈莉来说,“已经越来越感到枯燥乏味及难以接受,总幻想能够有更广阔的天地和更丰富的生活去经历。移民加拿大便是在那时的环境下做出的义无反顾的抉择”。

  移民的决定,对当时的陈莉来说,就像一剂兴奋剂,感觉到的只是移民后的美好前途及舒适生活的享受,就像一句着名歌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对于 移民的真正 含义和需要面对的困难,完全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致她才踏足加拿大,还未领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就已充分体会到“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当时所有移民加拿大的讲座,向陈莉等人讲述的只是加拿大完美的福利待遇、幽美的环境和安居乐业的蓝图,无论她本人,还是她的父母亲友,当时的感觉非常好,都相信“加拿大是世界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的宣传。

  唯一反对陈莉移民的是她的前夫,“他是一名心脏科医生,我的移民选择,对于他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我们的职业,在中国的环境下,算是生活得很 不错了,而且移民官在面谈时,也跟他说明,他的专业在加拿大是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为此,我们为移民的事情一直争论不休,再加上其他一些分歧,1999年, 当我踏上加拿大领土半年后,我们分手了。”

  陈莉移民加拿大时已经怀孕四个月,父母为了更好的照顾她,安排她住在朋友家。“他们对我的帮助,直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虽然大家同住一个屋檐 下,生活中难 免有些磨擦及不快,但我认为,如果有人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那是一辈子都应该记得的”。由此她体会到新移民初抵异地,亟需别人帮助,她说以后也 会帮助比她迟来的新移民。

  但她面对新生活的兴奋,很快在现实生活中消失殆尽。她说: “刚到加拿大,感觉不是很强烈,也没有想像中那么好,同我在国内的设想有很大差异。周围的风景虽然很漂亮,但生活太平淡,每天按部就班,就像我在国内的工 作一样,甚至觉得更乏味。我觉得如果是一家人在加拿大生活,会很幸福,但如果单枪匹马在加拿大打拚,就会觉得很辛苦。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人与人之间不会 有太多的交流,每个人都为生活奔波,无论工作及生活的压力,都比国内更大,而且不一定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陈莉当时觉得自己在人生战场上如同换了一个角色,在广州虽然工作乏味,但毕竟受上司赏识和同事呵护,有精神寄托及稳定收入。但到加拿大后,才发现在这里找一份好工作不容易,极度缺乏安全感。她曾经去应征餐馆侍应,但都以她没有经验而拒绝,令她的自尊、自信大受损害。

  “那时的感觉就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没有用的人,产生很深的挫折感,好像什么事情都不会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情绪很敏感,别人稍微说些不入耳的话,都认为别人在讽刺自己,总之感觉非常不好。为此我哭了很多次,非常痛苦。”

  后来她调整情绪,认定入籍后回大陆发展。考虑到回去需要重新找工作,应该拿到比出国前更好的学历,回去才有市场。她决定继续攻读学位,为了全力以赴,在女儿1岁半时,将女儿送回大陆,独自在加拿大奋斗。

  她说,女儿是她的骨肉至爱,将女儿送回去对她来说是十分痛苦和无奈的选择,“但加拿大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国家,不像在国内,周围都有亲戚和朋友可以帮你,在加拿大要完全靠自己。既然选择了改变,就要适应环境而生存,一定要将心态调整过来,重新开始。”

  陈莉2001年获美国纽约理工大学设在温哥华的分校录取,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为了节省父母的费用,她坚持一边打工,一边工作,个中辛苦不足 为外人道, 有时想念女儿,常常偷偷哭。“特别是有一份工作是要在早上5时起床,一直工作到下午2时,晚上6时又要去上课,时间非常紧张,长期睡眠不足”。期间许许多 多的困难,她都挺过来了,2003年5月顺利拿到学位。她说重返校园最大的收获,是找回了自尊及明确了今后的人生目标。

  拿到学位后,她归心如箭,一来惦念留在广州的女儿,二来希望回大陆有更好的发展。回流后很顺利先后找到两份工作,第一份是一家外资企业的财务总监,后来再获一家美国投资银行中国分公司聘为财务顾问,工作胜任愉快,收入折算加币不但比加拿大多,而且不用付重税。

  陈莉说,加拿大是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职业无贵贱之分,人最难过的是自己这一关,不管你在餐馆打工还是专业人士,社会不会给你压力,关键是自己 如何对待。 她强调移民加拿大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下一代。以前在国内做得好不好都一个样,缺乏动力和自觉性。在加拿大做任何工作都有压力,老板要求也高。回 流后,她将“加拿大精神”带回大陆,自己推动自己,自己给自己压力。

  中国人素有坚韧的美德,大部分人在国外经历一段时间的艰辛考验后,都能浴火重生。尽管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陈莉没有后悔当初移民加拿大的决定。“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属于自己”。

  陈莉说,加拿大是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职业无贵贱之分,人最难过的是自己这一关,不管你在餐馆打工还是专业人士,社会不会给你压力,关键是自己 如何对待。 她强调移民加拿大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下一代。以前在国内做得好不好都一个样,缺乏动力和自觉性。在加拿大做任何工作都有压力,老板要求也高。回 流后,她将“加拿大精神”带回大陆,自己推动自己,自己给自己压力。

  中国人素有坚韧的美德,大部分人在国外经历一段时间的艰辛考验后,都能浴火重生。尽管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陈莉没有后悔当初移民加拿大的决定。“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属于自己”。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实例告诉你移民加拿大可能是心酸的开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移民新加坡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新加坡移民感受

新西兰移民的真实生活怎么样

移民新西兰优势

瑞士移民真实生活介绍2021

瑞士移民生活

普通人移民加拿大的真实生活

加拿大移民真实生活

葡萄牙移民衣食住行真实生活体验

葡萄牙移民生活

留学移民到加拿大的生活是怎样的

留学移民生活

移民加拿大之后的正式生活是怎样的

加拿大移民生活

加拿大移民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加拿大移民生活

移民加拿大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

加拿大移民生活

加拿大移民的福利有什么 怎么申请加拿大移民

加拿大移民方式

热门问答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对于近年刮起回流风的加拿大华人移民来说,有人视移民为无怨无悔的选择,也有人发誓下辈子不再轻举妄动。踏上回流大潮的移民,各有各的理由,家家有本难念 的经。有人形容,移民是个人行为,就像各人的鞋穿在各人的脚上一样,舒不舒服只有自己走起路来才感觉得到。

  以下是几个华人移民回流中国大陆及香港的故事,他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恰恰说明加拿大不是天堂,世界上也没有任何国家是天堂,美好生活要靠自己双手来创造。出国是一个美好的“梦”,一旦梦醒就要面对现实。

   ■心酸的开始

  周从,投资移民,一家三口飘洋过海,爸爸妈妈儿子。几年之后,弟弟妹妹相继出生了,年长的哥哥也开始到了叛逆的年龄。

  先说说周从的太太,伟大的全职妈妈,不肯说出自己的名字。你就叫我仨孩妈吧。我天天的生活就是围着家里转,非常宅,不喜欢出门,不喜欢和朋友交流,每天送 孩子们出去游泳,滑冰,弹钢琴,踢球,上学。没有孩子在家的日子,就觉得家里静的要死,无所适从,不知道做些什么。自己都感觉很可悲,除了围着孩子老公, 已经没有自己的生活了。提起移民加拿大,她说,告诉你啊,我们单位的小刘,当年就是一个给我们端茶倒水的,如今都科长了,这才几年啊,如果我还在国内,现 在也一官半职了。

  说起投资移民到加拿大,周从,这个帅气的中年男人,深深地呼了一口气,眼睛看着窗外,用非常低沉的语气说,怎么说呢,一言难尽啊。

  周从,别人眼里的富二代。周从总是说,其实家里就是有个小作坊,都不能称为工厂,就是作坊,父母天天围着小作坊,辛辛苦苦的赚钱养家。等到周从大学毕业, 小作坊有模有样的搬到了离家不远的一个旧仓库,街坊邻居顿时炸开了锅,哎哟,看看人家周从,成了富二代了。大学毕业之后,周从就直接回到了家里租下的那个 旧仓库,开始了真正的“富二代”生活。

  某天,约见客户是在五星级酒店一层,周从早到了一会儿,一楼的超大展示牌,突然钻进他的眼睛。移民加拿大,给自己,给家人,一个完美、高质量的生活。加拿 大的国民综合生活质量最佳,连续七年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自然环境极佳,空气清新,风光迷人,人民安居乐业;移民加拿大?周从突然被这几个 硕大的红字给震了一下。

  就这样给忽悠来了。当时的周从已经结婚了,做出这个选择,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妻子是在一家事业单位,工资不高,但是旱涝保收,福利奖金更是不用说,年迈的父母强烈反对,青春莽撞做出的决定,一定会后悔的。

  周从,中文系毕业,尤其喜欢古典文学,现在突然让他捡起英语,在他看来是个莫大的讽刺。中介对周从说,加拿大是个非常容易创业的国家,语言就是个环境,听 多了,就会说了,说多了,就地道了。什么全民的免费医疗,儿童福利啊,优美的自然风景,空气清新,风光迷人,人民都安居乐业。

  现实的移民生活,是从下飞机的第一天开始的。考虑到语言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周从在国内就开始联系加拿大这边的华人出租房,地库价格低廉,还包水电上网,深 深的吸引了周从。房东是个老移民,年轻时候一直生活工作在唐人街,退休后才买了独立屋。面积不大的一栋小别墅同时租给四家人,包括房东,满满的五家人挤在 里面。

  联系好的房子,房东突然坐地涨价了,原因是周从之前联系时,并没有说清楚家里几口人,只是说要租地下室的一间,房租包水电上网,开门看到三口之家,房价立 刻也长了。周从一气之下,当时退房,不住了,房东却说订金是不能退的。之前有很多客人问过这个房间,你们交了订金,就留给你们了,现在你们突然不住了,损 失很大啊。

  拖着行李,出门之后的周从,看着疲惫不堪的妻子和儿子,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儿子小声地和妈妈说着,妈妈,我好饿啊,能不能吃饭啊。妻子拉着儿子,俩人 坐在皮箱上,吃着飞机上带下来的干面包,就是干吃。儿子突然说,爸爸,要不然打电话给送我们来的叔叔吧,让叔叔接我们回家。

  周从听完对儿子说,吃你的面包,回什么家?妻子非常生气,你冲孩子嚷什么?又不是我们非要来的?你不是豪言壮语的勇士吗?你赶紧打电话给那个司机,看看有没有办法?

  是啊,是自己强烈坚持要来的,那番豪言壮语就在耳边。周从无奈的回到房东家里,希望可以借个电话,房东却说,可以啊,收钱的哦。幸亏一个好心的房客,实在看不过去了,把自己的手机借给周从。

  周从打电话给接送的司机,司机听完,非常气愤房东的做法,告诉周从有熟悉的家庭旅馆,可以立即入住,按天付钱。

  这个家庭旅馆其实就是司机自己的家,也不算什么旅馆,普通的连排别墅,三楼住自己家,剩下的房间都租出去,厨房共享。周从一家在家庭旅馆住了很久,一直没有买到合适的房子。

  加拿大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真实的加拿大

  2004年3月,李大伟还未等到加拿大公民护照到手,迫不及待“拔腿就跑”,因为他有一个回流机会,一间加拿大外资企业设在北京的分公司,聘请他负责开发中国大陆市场。

  李大伟说早就等待回流这一天的到来。1998年底,他通过一家设在北京的移民公司办技术移民,先后两次共交了五千美元的费用。1999年登陆加拿大温哥华。

  李大伟说,中华民族本来是个安土重迁的民族,一向视背井离乡为畏途。但时代不同了,“父母在,不远游”已经过时。现在的华人移民遍布全世界,五洲四海到处闯荡。他原来在一间外资企业工作,待遇不错,但当时周围的朋友都在移民加拿大,他也就卷入这股潮流中。

  充满对新生活的憧憬,踏上异国的土地,他的第一印象是这里自然环境非常美丽,天湛蓝、草碧绿、水清澈、山巍峨,到处花团锦簇、莺歌燕舞,幽美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过了不久,他找工作到处碰壁,才体会到“一个真实的加拿大”。没有朋友,百物腾贵,文化冲突,种族歧视,生意难做,打工辛苦,前路茫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他恨不得马上打退堂鼓,又怕父母家人责怪,同事朋友笑话,“无颜见江东父老”。

  他说,开始办移民的时候,中介公司都会说加拿大社会福利好、“最适合人类居住”及工资高等等,但从不提新移民实际面临的种种问题,即使偶有提及也采取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的态度。

  到了加拿大,李大伟慢慢了解到,加拿大的社会福利虽然不错,但受益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中青年人的负担最重,主要是缴税重。加拿大绝大部分地区 冬天寒冷, 温哥华地区虽然好些,但到了冬天雨水不断,令他这个中国北方人极不习惯。他得出的结论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绝不等于“最适合人类工作与发展”。

  在办移民时,李大伟听得最多的是加拿大工资收入高,但中介公司谈到的收入都是税前,却避谈加拿大的税收制度。后来他才知道加拿大税收重,工资越 高税也就越 重,如果年薪10万加币(税前),税后的实际收入才5万多一点,高达近45%的税。加拿大工资比美国低,个人所得税又比美国重,消费水平比中国大陆高。他 原来在外资企业月入六、七千元人民币,用来跟加拿大的二千多元加币一比,他挺后悔移民加拿大。

  他认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来加拿大最好的选择就是读书,因为读书可以抵掉一半时间的“移民监”,而且以移民身分读书学费较低廉,比留学生要 省至少一万 加币,与加拿大公民的待遇相同。硕士毕业后可以在加拿大工作一段时间,拿到公民身分后就挥洒自如。而且大陆比较认同北美学历,而中国大陆的文凭出了国门就 不吃香。

   ■孤独坚守

  回流生活适得其所林文庸、李玉贤夫妇原为北京医院医师,后来移民香港。在香港九七回归前夕,1996年6月再移民温哥华。当年他们在温哥华,逢 年过节,共 有16个相熟的香港移民家庭聚会庆祝,热闹非凡。但八、九年不到,先后已有15个家庭回流香港,现在就只剩下林文庸夫妇及儿子留守温哥华,当年欢乐光景不 再,林文庸觉得现在加国越来越冷清寂寞,一点“年味”都闻不到了,也兴起“不如归去”的念头。

  林文庸说,如果不是他的儿子林松喜欢加拿大生活,他与太太早就回流了。学西医出身的他,当年在大陆时曾下放农村,有感农民缺医少药,遂学会中医 针炙,移民 香港后正好大派用场。由于医术精湛,病人口碑相传,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移民温哥华后,虽然仍有不少病人上门,但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他指出,他的很多朋友回流香港的原因,是因加拿大抽税太重,而且还修订法例要申报海外资产。加上在加拿大随便找一份□口的工作很容易,但要找一 份适合自己 的工作很难。此外,加拿大华人消费能力不高,做生意很难有起色。他与家人曾开过两年杂货店,最后以亏本告终。他经常光顾的一家港式酒楼,已前后五度易主, 可见在加国“□食艰难”此言不虚。

  近年亚洲风生水起,与他同时期移民的朋友们因子女都已大学毕业,纷纷踏上返港之路。林文庸打算待儿子结婚后,将与太太回到邻近香港的珠江三角洲定居。

  移民加国是否适应,主要因人而异。林文庸的一双儿女林松、林泉,个性截然不同,一个充分享受安稳的移民生活,一个则无法忍受移民生活的枯燥沉闷。

  哥哥林松个性善良单纯,是个“没有野心”、很容易满足的年轻人,他不喜欢竞争,非常享受在加拿大的生活。他在一家国际快递公司一做多年,与上司及同事相处融洽,根本无意回流香港。

  妹妹林泉与哥哥性格相反,喜欢挑战,事业心强。她在美国旧金山大学毕业后,随父母家人移民加拿大,曾在温哥华一所电脑学院任职会计,工作表现颇 受老板器 重。但她觉得生活死水一潭,工余假日根本无处可去,生活单调乏味。而且她不能忍受加拿大的慢节奏和低效率,别人一个星期才能做完的工作,她两天就已完成。

  林泉说,加拿大只适合小孩子和老年人居住,年轻人生活在那样的氛围中,会觉得没有朝气、活力和冲劲。她怀念香港多彩多姿、热闹缤纷的生活,在获 得父母同意 的情况下,于c1999年回港发展,很顺利就觅得理想工作。目前她在香港会展中心一间展览公司任行政会计经理,主管财务及人事。她说最近很多前来应征面谈 的年轻人,不少是加拿大的回流人才,回流的原因及想法跟她非常接近。

  她说,在香港长大的人,到了外国并不能发挥中文优势,但在加拿大生活过的人,回到香港英语变成优势,一般很容易找到工作。在加拿大即使薪水待遇 不错,但扣 除税款后所剩无几,“赚的钱多半给了加拿大政府”,在香港则可以享受自己大部分的劳动成果。工作虽然比加拿大忙,但日子过得充实及满足。

  林泉的丈夫黄颖强则是放弃了美国绿卡,自旧金山回流香港,目前在加拿大一间驻港保险公司任核保。小俩口非常享受香港生活,暂时还没有重返加拿大的打算。

  ■投资移民倾尽积蓄

  香港女商人吴丽娜1996年通过香港中介公司,以投资移民身分申请移民加拿大。当时言明“投资”25万加币,五年后移民投资公司偿还本金。据了解当时该公司先后为77名港人办理投资移民,共获取近2000万加币资金。

  吴丽娜为了移民付出极大代价。她是个单亲妈妈,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孤注一掷全部给了移民公司,原本寄望五年后可以将老本要回来,没想到移民公司言而无信,直至现在已将近九年,仍诸多藉口拖欠不还,幸亏每月还有800元加币的利息可拿。

  吴丽娜等人用的是阿根廷的移民名额。在移民公司安排下,共有50个香港家庭成员同乘一班飞机。一行人拉家带口浩浩荡荡,经美国洛杉矶转机“前进阿根廷”,那班机几乎成了她们的“移民专机”。经过长达29小时的飞行航程,抵达阿根廷与加拿大驻阿移民官面谈。

  吴丽娜相信移民公司事前已在阿根廷“上下打点”,1997年,50个家庭都顺利获得移民加拿大的签证。由于放不下在深圳的生意,吴丽娜拖延至1998年最后入境期限,才与12岁的儿子赴多伦多报到。

  吴丽娜眼看移民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投资”的钱又不能马上要回来,一个单身女人拉扯着未成年的儿子,大陆还有高堂父母需要照顾,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异常沉重。

  人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没有亲人朋友可以依靠,心里直发慌。

  移民之初,她做过多方面的尝试,也试过做点小生意,但都没有成功。眼看前途茫茫,“在那里完全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且手上已没有积蓄,连“坐 吃山空”都 是奢谈。她左思右想,只有回港之途。她在深圳还有投资,回去还来得及重起炉灶。她硬着心肠留下年仅12岁的儿子刘希旅独自在加拿大求学。

  现在回想当初的冒险决定,她犹有余悸地说,当初自己的胆子也真是大,移民前她对加拿大的情况一无所知,甚至连熟朋友都没有一个。唯一的朋友还是因“阿根廷之旅”才认识,这也是她后来初抵加国唯一的投奔。

  她当初把儿子独自留在一个陌生的国度,事非得已,但她并不知此举违反加国法律,后来险些惹出麻烦。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幸亏小希旅独立 乖巧听话, 单独留在多伦多期间,没有闯什么祸,这些年也就有惊无险的过来了。也多亏遇到一位自香港移民多伦多的好心人,见义勇为施以援手,经常关心过问希旅的生活起 居情况,还经常邀请希旅到她家吃饭,给寂寞少年许多温暖。

  这些年来,吴丽娜频繁往来于多伦多与香港、深圳之间。人在香港,心系多伦多的儿子;但一旦到了多伦多,又不放心深圳的生意。经常处在分身乏术的 两难境地。 早熟的儿子非常体谅母亲的难处,为了减轻妈妈的经济负担,16岁就主动打工赚取家用,而且不因母亲常年不在身边而感情疏离,两人相处就像朋友,这点令吴丽 娜万分感恩。

  ■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现居温哥华的自由撰稿人许行,原为香港知名政论家。他分析大陆移民加拿大人数大幅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就业困难。不过,他没想到移民人数会大幅减少到10%以下。

  许行曾协助一对原在浙江外贸部门工作的夫妇移民加拿大,他们离开外贸单位后自己开公司做生意,年收入三、四十万美元。由于有感大陆政策经常变 化,缺乏安全 感,夫妇俩决定移民加拿大。但抵加后,发现理想与现实有很大差距,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最后决定放弃好不容易到手的“枫叶卡”,重回故乡发展。

  许行认识的另一位朋友,在大陆从事电力机械专业,生活环境相当不错,抵加后长时间处在失业状态,平时只能为别人割草维生。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得不暂时委屈自己。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两年前自温哥华回流中国广州的陈莉,1992年大学商科毕业后,分配在广州一家金融机构工作,负责审批商业贷款。

  陈莉说,当时能在金融机关工作,而且是一个十分“吃香”的职位,工作舒服,薪水待遇好,还经常有人欲巴结讨好她拉关系。这对于一个年轻女孩来说,令人羡慕,而她的工作能力和表现,备受上司肯定,经常委以重任。

  这样她一做就是七年,但每天日复一日的工作、复杂的人事关系及按部就班的晋升制度,对于有事业心的陈莉来说,“已经越来越感到枯燥乏味及难以接受,总幻想能够有更广阔的天地和更丰富的生活去经历。移民加拿大便是在那时的环境下做出的义无反顾的抉择”。

  移民的决定,对当时的陈莉来说,就像一剂兴奋剂,感觉到的只是移民后的美好前途及舒适生活的享受,就像一句着名歌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对于 移民的真正 含义和需要面对的困难,完全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致她才踏足加拿大,还未领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就已充分体会到“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当时所有移民加拿大的讲座,向陈莉等人讲述的只是加拿大完美的福利待遇、幽美的环境和安居乐业的蓝图,无论她本人,还是她的父母亲友,当时的感觉非常好,都相信“加拿大是世界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的宣传。

  唯一反对陈莉移民的是她的前夫,“他是一名心脏科医生,我的移民选择,对于他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我们的职业,在中国的环境下,算是生活得很 不错了,而且移民官在面谈时,也跟他说明,他的专业在加拿大是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为此,我们为移民的事情一直争论不休,再加上其他一些分歧,1999年, 当我踏上加拿大领土半年后,我们分手了。”

  陈莉移民加拿大时已经怀孕四个月,父母为了更好的照顾她,安排她住在朋友家。“他们对我的帮助,直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虽然大家同住一个屋檐 下,生活中难 免有些磨擦及不快,但我认为,如果有人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那是一辈子都应该记得的”。由此她体会到新移民初抵异地,亟需别人帮助,她说以后也 会帮助比她迟来的新移民。

  但她面对新生活的兴奋,很快在现实生活中消失殆尽。她说: “刚到加拿大,感觉不是很强烈,也没有想像中那么好,同我在国内的设想有很大差异。周围的风景虽然很漂亮,但生活太平淡,每天按部就班,就像我在国内的工 作一样,甚至觉得更乏味。我觉得如果是一家人在加拿大生活,会很幸福,但如果单枪匹马在加拿大打拚,就会觉得很辛苦。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人与人之间不会 有太多的交流,每个人都为生活奔波,无论工作及生活的压力,都比国内更大,而且不一定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陈莉当时觉得自己在人生战场上如同换了一个角色,在广州虽然工作乏味,但毕竟受上司赏识和同事呵护,有精神寄托及稳定收入。但到加拿大后,才发现在这里找一份好工作不容易,极度缺乏安全感。她曾经去应征餐馆侍应,但都以她没有经验而拒绝,令她的自尊、自信大受损害。

  “那时的感觉就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没有用的人,产生很深的挫折感,好像什么事情都不会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情绪很敏感,别人稍微说些不入耳的话,都认为别人在讽刺自己,总之感觉非常不好。为此我哭了很多次,非常痛苦。”

  后来她调整情绪,认定入籍后回大陆发展。考虑到回去需要重新找工作,应该拿到比出国前更好的学历,回去才有市场。她决定继续攻读学位,为了全力以赴,在女儿1岁半时,将女儿送回大陆,独自在加拿大奋斗。

  她说,女儿是她的骨肉至爱,将女儿送回去对她来说是十分痛苦和无奈的选择,“但加拿大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国家,不像在国内,周围都有亲戚和朋友可以帮你,在加拿大要完全靠自己。既然选择了改变,就要适应环境而生存,一定要将心态调整过来,重新开始。”

  陈莉2001年获美国纽约理工大学设在温哥华的分校录取,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为了节省父母的费用,她坚持一边打工,一边工作,个中辛苦不足 为外人道, 有时想念女儿,常常偷偷哭。“特别是有一份工作是要在早上5时起床,一直工作到下午2时,晚上6时又要去上课,时间非常紧张,长期睡眠不足”。期间许许多 多的困难,她都挺过来了,2003年5月顺利拿到学位。她说重返校园最大的收获,是找回了自尊及明确了今后的人生目标。

  拿到学位后,她归心如箭,一来惦念留在广州的女儿,二来希望回大陆有更好的发展。回流后很顺利先后找到两份工作,第一份是一家外资企业的财务总监,后来再获一家美国投资银行中国分公司聘为财务顾问,工作胜任愉快,收入折算加币不但比加拿大多,而且不用付重税。

  陈莉说,加拿大是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职业无贵贱之分,人最难过的是自己这一关,不管你在餐馆打工还是专业人士,社会不会给你压力,关键是自己 如何对待。 她强调移民加拿大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下一代。以前在国内做得好不好都一个样,缺乏动力和自觉性。在加拿大做任何工作都有压力,老板要求也高。回 流后,她将“加拿大精神”带回大陆,自己推动自己,自己给自己压力。

  中国人素有坚韧的美德,大部分人在国外经历一段时间的艰辛考验后,都能浴火重生。尽管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陈莉没有后悔当初移民加拿大的决定。“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属于自己”。

  陈莉说,加拿大是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职业无贵贱之分,人最难过的是自己这一关,不管你在餐馆打工还是专业人士,社会不会给你压力,关键是自己 如何对待。 她强调移民加拿大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下一代。以前在国内做得好不好都一个样,缺乏动力和自觉性。在加拿大做任何工作都有压力,老板要求也高。回 流后,她将“加拿大精神”带回大陆,自己推动自己,自己给自己压力。

  中国人素有坚韧的美德,大部分人在国外经历一段时间的艰辛考验后,都能浴火重生。尽管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陈莉没有后悔当初移民加拿大的决定。“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属于自己”。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