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莱塔是马耳他共和国的首都,是一座欧洲文化名城,以圣约翰骑士团第六任首领拉·瓦莱特(1557-1568在位,瓦莱塔城始建者)的名字命名,是全国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人口1万多。该城建筑布局整齐,城街狭直,两旁建筑均为马特有的石灰岩建成,呈灰白色,具有浓厚的中东阿拉伯的建筑风貌,并对马其它城市建筑风格有很大影响。
1565年,在拉·瓦莱特的领导下,马耳他取得了“大围困”战役的胜利,但损失惨重,当时的首都及各个要塞一片废墟,瓦莱特决定建立一座新都,抵御土耳其人的再次入侵,瓦莱塔城由此而来。由于“大围困”的胜利,骑士团成了全欧洲的英雄,欧洲各国纷纷提供财富和技术,将瓦莱塔建设得固若金汤,瓦莱塔城于1566年奠基,5年后完工,此后一个半世纪城墙一再加固,极具威慑作用,此后土耳其人再未进犯。
瓦莱塔城由米开朗杰罗的助手弗朗西斯科.拉帕莱利设计。为增强防御功能,背海一面有圣艾尔莫堡护卫,隔海湾左方有迪聂堡、曼纽尔堡,右方有三座古城相护,(后城门方向建有弗洛里阿娜防御工事),使瓦莱塔城处于核心。城市建筑布局整齐,古迹很多。城门前有“三海神”喷泉(1959年修建)、腓尼基饭店;城内有国立考古博物馆、美术馆、曼纽尔剧院、建于1571年的骑士团首领宫(现总统府)和建于1578年的圣约翰大教堂等古建筑。圣约翰大教堂这座典型的文艺复兴晚期建筑被认为是瓦莱塔的象征。城旁的总理府花园(上巴克拉花园)可以俯瞰大港的景色。
总统府(The Palace of the Grandmasters)
亦称骑士团首领宫,位于首都瓦莱塔中心,建于1571年。英国统治时为英国总督府,1974年后为马耳他总统府和议会所在地。总统府总体布局是马耳他的传统风格,中心为院落,四周两层房屋,呈长方形,庄重肃静。
总统府内藏有部分骑士团首领的画像,包括沙俄叶卡捷林娜二世、法国路易十四、十五和十六等在内的许多欧洲君主的画像,路易十四赠给骑士团首领的大壁毯,中世纪骑士穿戴的全身胄甲以及中国明朝瓷器等珍品,古色古香,独具魅力。
总理府--卡斯蒂利亚骑士旅馆(Auberge de Castille)
总理府系由卡斯蒂利亚骑士的旅馆改建而成。该旅馆建于1574年,座落于瓦莱塔的最高处,当时可俯瞰全城,为圣约翰骑士团八支骑士团之一的卡斯蒂利亚(西)、里昂(法)和葡萄牙语骑士所有。最初为在马耳他没有住所的骑士的临时用房,同时也招待一些过往贵宾。旅馆在法军占领时期和二战期间曾遭到过严重损坏,后修复,现为18世纪巴洛克风格,正面虽有所装饰,但不过份。骑士团1798年从马耳他败走后,旅馆曾被法军当作司令部,后又成为英军司令部。1972年成为马总理府所在地,马耳他总理在此接待来访的外国政要。
圣约翰大教堂(St. John’s Co-Cathedral)
圣约翰大教堂是以圣约翰骑士团的守护神命名,由设计总统府的著名建筑师卡萨尔设计的。教堂始建于1573年,是骑士团首领拉·卡西尔为使瓦莱塔能够完全取代当时的首都伯尔古,并由其本人出资兴建的。1578年教堂建成,标志着骑士团由伯尔古迁都到瓦莱塔的正式完成。18世纪时进行了扩建。
圣约翰大教堂是骑士团自己的教堂,也是最主要的教堂,是首领和骑士举行重大宗教仪式和祭祀的场所,从教堂的装饰可以了解骑士团的历史。教堂外观苍白、朴素,但内部装饰却丰富多彩。据说,圣约翰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奇妙最吸引人的教堂之一。
教堂呈早期巴洛克建筑风格,部分摹仿了哥特式建筑风格。教堂整个圆顶是一副大壁画,由意大利画家马迪亚·布雷迪所画,表现了圣约翰的生平故事。大理石地面上刻着下面埋着的出身高贵的骑士的名字,第一任首领阿达姆和第六任首领瓦莱特的遗体就埋放在教堂的地下墓穴里。大教堂内部又分小礼拜堂,分归骑士团的“八语”骑士(骑士来自法、德、西、意、英、葡等六国,当时法国骑士来自三地,所操语言不同,按语言分支)供奉自己的守护神。小礼拜堂内葬着本语骑士团首领的遗体。在过去,逢盛大节日,小礼拜堂前挂有做工精美的比利时挂毯,挂毯取材于名画,内容表现耶稣的生平。现挂毯挂在楼上房间,供人参观。
教堂博物馆(原祈祷堂)内有一副世界名画《被砍头的圣约翰》,其突出特点是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技和现实主义的人物造型相结合。这是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作品。他于1608年来马时应骑士团首领之请而绘成。
大港(Grand Harbour)
大港位于马耳他首都瓦莱塔与伯尔古、博姆拉和森格利亚三座古城间的深水海湾,是马耳他最大的天然良港。大港面积为2.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56公里,港内水深、隐蔽,万吨货轮可进港装卸货物,年吞吐量为160万吨。港内有多处深水码头及装卸、加油、储粮等设施。
大港在马历史上曾有过几段不平凡的经历。1565年,强大的奥斯曼帝国为了寻找进攻欧洲的跳板,派出一支庞大海军进攻当时处在圣约翰骑士团统治下的马耳他。双方在大港展开取激烈的战斗,鲜血染红了大港水。最后,奥斯曼军队溃退,夺路从海上逃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耳他大围攻”,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说过,“没有比‘马耳他大围攻’更著名的战役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耳他作为英国一个海军基地,遭到了德国和意大利空军数以千计次空中打击,大港首当其冲。尽管如此,英国舰只仍经常从大港出发,出其不意地袭击意大利到北非之间的海上运输船只,使北非的德军处于粮草不济的困难境地,为盟军取得北非战场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港离岸仅数米处即可停靠现代化航母和特大型海轮,为地中海沿岸所少有,深受美国和西方国家海军重视,每年要接待许多艘外国军舰来访。
大港内共有七个船坞,其中最大的三十万吨干船坞是我国于70年代援建而成,是目前为止我承建援外港口工程中规模最大的船坞,现仍被当地人亲切地成为“红色中国坞”。 目前,所有船坞均由马耳他干船坞公司经营。马干船坞原为英国海军船坞,1959年转为商业性船坞。
古都姆迪纳(Mdina)
又译为“麦地那”,阿拉伯语中意为“城堡”。座落于马耳他岛中部一座山顶上,东面、北面是峭壁,是最适合防御之地。阿拉伯人称之为“姆迪纳”,并称它周围地区为“拉巴特”(城郊)。除了名字,整座城市找不到阿拉伯留下的痕迹。现在它不远处就是一座重镇“拉巴特”所在地。
姆迪纳在罗马人统治时始建,当时的面积为现在的三倍,在1530年圣约翰骑士团接管马耳他前,曾是罗马人、阿拉伯人和诺尔曼人统治时期的首都。骑士团来马后将城墙加高、加固,在其薄弱环节建筑了堡垒,并挖了一条护城沟。由于骑士团已有战船,要靠海建都,就选择了大港沿岸的伯尔古,不再将姆迪纳作为首都。
姆迪纳也称 “静城”,欧洲仅存的几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堡之一。城堡中,罗马人建筑遗址荡然无存,诺尔曼时代的大部分遗址尚清晰可辨。城堡底部的门叫希腊门。
姆迪纳也被称作教堂之城,内有多座教堂、修道院、小广场和一些贵族小宫殿,具有浓厚的贵族和宗教色彩,城内大教堂自诺尔曼时期以来一直是马耳他主教堂,呈巴洛克风格,于1100年由西西里来的石匠建造,1693年毁于地震,1697年重新设计建造。教堂正面墙上有两个挂钟,分别显示着年月日和时间,门前还有两尊古炮,供人参观。站在古城墙上,可以纵览周围村镇和田园风光。
古城内有一处教堂博物馆,原为一所神学院,藏品丰富,建筑风格华美,是马耳他岛上巴洛克式建筑的典范,也是欧洲最精美的基督教博物馆之一。
姆斯塔圆顶大教堂(Mosta Rotunda)
“姆斯塔”一词源于古代,有“神秘的村庄”、“隐藏的地方”和“中心地方”之意。姆斯塔圆顶大教堂效仿罗马的万神庙,其拱顶直径达122英尺6英寸,居欧洲第三,仅次于罗马的万神庙(143英尺)和圣彼德教堂(137英尺)。姆斯塔圆顶大教堂始建于1833年,当时由于现有教堂无法容纳村民参加礼拜活动,由当地的教会自发筹资兴建,由于资金来源不足,直到1860年才完工。
姆斯塔大教堂正面有一广阔的平台,当时供当地人聚在一起聊天和商讨生意之用。前面的两座钟楼,两个钟分别表示标准时间和月日,借以驱邪。入口处的石柱类似万神庙。殿内敬奉的是圣母玛丽娅。
姆斯塔圆顶大教堂著名之处主要表现在,1942年,当许多人在教堂内祷告时,意军一枚炸弹破顶而入却没有爆炸,也没有砸伤人,被人们称为奇迹。现在教堂专设一室,摆放该炸弹,展示神灵保佑。
中国园--静园(Garden of Serenity)
系1994年6月马耳他总理阿达米访华时我国政府赠与马方的项目。1994年9月,两国政府换文,确定我为马无偿援建中国园项目。1995年1月,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决定将中国园建在桑塔露琪亚市,占地8000平方米。项目由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执行。马方负责清理地面、挖掘水池等基础工程。1996年7月马方开工,我方于当年11月正式施工,1997年3月竣工,4月双方联合验收,7月7日双方签署交接证书并举行移交开园仪式。
中国园建成后,经马方提议,双方商定,为其起名为“静园”。园内建有方亭、六角亭、轩、水榭、曲廊、喷泉、水池等,是一座优雅的苏州式古典园林,深受马耳他人民喜爱,参观者络绎不绝。
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中国园进行维修扩建工程,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承建。改扩建后的“静园”新增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除维修原有中心景观庭院及新建服务休闲区外,此次改扩建工程还对“静园”入口区的水池及铺装进行了重新设计,入口区新增以《姑苏繁华图——虎丘山》为题材的石雕,细腻刻画古渡行舟、沿河市镇、流水人家等场景,描绘18世纪中叶姑苏城繁华景象。此外在民俗雕塑园的改造工程中,采用铜雕的形式展示了中国的棋文化、农耕文化、丝绸文化、人文文化以及茶文化。
总统官邸--圣安东宫(The San Anton Palace)
由1623年当选的骑士团大首领保尔勒的乡间别墅扩建而成,并以他的守护神“圣安东尼”的名字命名。此后,历任首领都把圣安东宫作为自己的乡间驻地。马耳他人民反法斗争时期,圣安东宫成为国民议会厅。英国统治时期一度成为英国王室官邸,但大部分时间作为总督官邸。马耳他共和国成立后,圣安东宫改为总统官邸,并接待来访国宾。
夏宫--弗达拉城堡(Verdala Castle)
弗达拉城堡俗称夏宫,位于马耳他岛拉巴特市,1586年由骑士团首领德·弗达勒(法国普罗旺斯人)修建。弗达勒是从教皇西克斯提斯五世手中接受红衣主教头衔的唯一的骑士团首领。该城堡由因参与设计首都瓦莱塔而闻名的建筑师戈罗莱摩-卡萨尔设计,四周包围着小树林,骑士团的成员们曾在周围狩猎。
城堡由两层楼组成。底层是在弗达勒统治时期建造的,从大门的入口处可以看到刻有狼的图案的徽章。第二层是在骑士团葡萄牙籍首领德-韦尔希拉统治时建造的,刻有代表韦尔希拉的庄严徽章。每一层都有一间面积很大的房间。第一层的房间曾被作为正式的餐厅,第二层房间曾是招待会大厅,现已整修一新。在餐厅里,可以看见画家普拉蒂尼所画的许多壁画,描绘了弗达勒生平的不同阶段。支撑房间的拱门上也有许多其它的壁画,均已被复原。
该城堡现在是马耳他国家元首夏季的寓所。许多官方的活动,如月光舞会(由马耳他总统夫妇倡导的马耳他慈善基金组织的活动)都在此举行。
哈扎伊姆神庙(Hagar Qim)
马耳他岛的一组史前神庙,建于5000多年前。传说哈扎伊姆是“大石头”的意思,因为在神庙中有一块状似烟囱的大石头。神庙有很多门,均有完整的大石头搭成。石上有雕刻和一些古代的书写符号。哈扎伊姆的特点之一是有一些小祭坛,由雕刻石头做成。其中一个小祭坛上刻有一棵“生活树”,树上架一只浅碗。这个小祭坛已放在国家博物馆中保存。
戈佐岛(Gozo Island)
仅次于马耳他岛的第二大岛,面积为67.08平方公里,约为澳门的三倍,人口2.8万。该岛比较封闭,因此较多地保持了自然风情和人文景观。岛上山道如织,绿树成行,古迹众多,田园四布,具有宁静的乡村风情,是马耳他人和外国人的休假、消闲胜地。首都维多利亚(拉巴特),具有阿拉伯和欧洲的双重特点。
戈佐岛历史悠久,据考古专家发现在5000年前就有人居住。岛上的吉干提亚巨石(Ggantija)神庙遗址,据考证建于约公元前3600年前,比金字塔还早800年。目前巨石矗立,还保有当年的轮廓,拱门、巨窗、公母结构相接牢固。
戈佐岛上有一个著名城堡,名为维多利亚城堡(The Victoria Citadel),类似于马耳他岛上的古都姆迪纳,因为纪念英国维多利亚女王25岁生日得名。当地人仍称其原名“拉巴特”(意为“城郊”)。城堡本为防御外敌所建,但不够坚固。登城墙远眺,景色极为壮观。
戈佐岛上最为著名的景点是蓝窗(Azure Window),俗称天窗,外貌同桂林象鼻山类似,因猛烈的海浪千百年来冲刷石灰石而形成。两边有直径约100米的石墩,支撑着一个石盖,形成一个高约百米、宽约20米的“窗子”,从中可以看到对面蓝色的波涛,因而得名。附近海边岩石高低大小不一,岩面布满远古鱼虫、植物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