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孩子个个都特别自信

2017-01-06 19:57:22 美国移民经验

  美国的孩子,个个都特别自信。那么,他们的自信是从何而来呢?

  1、父母无条件的爱给予孩子自信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信,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美国的父母会对孩子说:宝宝,无论你以后是健康还是病弱、聪明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蛋、漂亮还是丑陋、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你,养育你直至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这就是无条件的爱——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和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无关。

  他们爱孩子,尽情地享受孩子的成长过程,用尊重、鼓励、欣赏、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有父母的爱在后面支撑,孩子在外面不管遇到了什么,都无所畏惧。他们知道自己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可以面对整个世界。

  能做到无条件爱孩子的父母,他们本身也都是自信的人,对自己持肯定的态度,所以不会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他们知道每个孩子各有特点,会鼓励孩子做他们自己,相信孩子最终都会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人。

  孩子心中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就是父母的爱、无条件的爱。

  因为他是父母的宝贝,不是因为他是什么“钢琴神童”或是“数学天才”,或者他得到过什么奖。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学习好了爸妈才会满意;奥数比赛得奖了爸妈才高兴,孩子心里会怀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并学着戴上势利的眼镜去面对爱与关怀。父母如果不切实际地一再对孩子提出高标准,孩子长此以往会变得紧张、焦虑、患得患失。

  父母对孩子性格和情绪的影响超过学校和社会。

  2、被当做大人一样尊重的孩子都有自信

  自信,来自自尊,一个人首先自尊,然后才会自信。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自我价值的肯定,是内在的,只关乎自己的,是外部环境无法撼动的自我认知。

  自尊最初是来自外界对他的尊重。要想孩子自信,首先父母和社会都要尊重他。美国学校一直强调“鼓励教育”、“尊重教育”,就是希望学生们建立起正面的自我认识。不因和其他人的长处比较而自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

  也许他学数学不开窍,但是他人缘好,有领导才能;也许他作文不行,但是他画画好,有艺术细胞;也许他不善表达,但是他体育好。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他的长处,并创造机会让他的长项得以发挥,从而确立他的自信。

  一位朋友从小到大都是学习尖子,考上了北大生物系,后来在普林斯顿大学拿到分子生物学博士。毕业后在赫赫有名的大制药公司里工作。在公司里她常常感到窝火,因为那些美国同事技术知识都远不如她,却个个自我感觉极好,张口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最深刻的……”“我使这个课题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而她却总是在找自己的不足,开会时从来没有勇气说出自己做得多么好,实际上她比所有的人贡献都大。

  她觉得和美国人相比,自己在实力上最强,欠缺的就是一份自信心,因为这个她在公司里失去了很多机会。

  等到她自己的孩子上学了,她参与了学校的活动后,感慨地说:美国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多尊重啊,孩子班上有个智力缺陷的孩子,老师都是一直在鼓励,十道题做对了一道,老师马上让他到前面将那一道题算给大家看,大家一起鼓掌鼓励他继续努力,没有分毫的讽刺挖苦。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没自信吗?

  美国的成年人把小孩当做大人一样尊重。

  父母进入子女房间要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其他隐私……因为他们知道,一个不被尊重的孩子不仅没有自信,他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当务之急不是让孩子学认多少字、背多少诗、做多少道题,而是要尊重孩子的细微感觉,给孩子培养出一份自信心来。

  3、常被赏识的孩子更自信

  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获得肯定与赞赏的需要,如果一个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别人赏识的,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愉悦的、自我肯定的感觉,心里就充满了自豪和自信,觉得自己很优秀很特别。

  相反,如果孩子平时听到的都是训斥、挑剔、责备甚至挖苦,一个小小的过错就被家长抓住不放没完没了地进行批评,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就会否定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失去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因此,家长在生活中应当对孩子多一些赞赏鼓励,少一些指责批评,当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时,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夸奖和赞美,不要害怕会把孩子给“夸得不知天高地厚”“夸得骄傲了”,有自信的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

  在美国,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都对孩子采取鼓励赞赏的态度。

  2002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法令。以立法的形式要求学校必须提高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缩小或消灭劣势群体(如贫困学生)和优秀学生之间在学业上的差距。

  美国的父母认为孩子身上显现出的性格行为上的缺点,大多数都与父母的教育不当和榜样欠佳有关。所以,天下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带孩子的父母。

  4、不被父母信任和放手的孩子不可能自信

  做父母的常常会有意无意否定孩子的感觉,说出不信任孩子的话语。

  比如孩子说太热了,不想穿外衣,我们会斥责孩子:“热什么热?妈妈一点都不热!”孩子想帮忙端盘子,妈妈马上说:“你端不稳的,别把盘子给打了!”如果孩子抱怨功课难,我们会说:“怎么别人会做就你不会?你一定是上课没有好好听讲。”孩子要尝试一件新事物,有的父母会说:“得了吧,你那两下子我还不知道,别丢人现眼了。”

  甚至孩子成人了要找对象,父母依旧不放心孩子的眼光。

  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人,连父母都不相信孩子的判断能力,他的自信从何而来?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一再否定孩子的想法做法,就把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一点一点地扼杀掉了。

  所以,作为父母,要信任孩子的感觉和判断。

  如果孩子说热不肯穿外衣,那么摸摸孩子的小手是不是很热。可以替他拿着外衣,等到他需要的时候再给他穿上。他觉得课程太难,和他一起分析难在什么地方,找到症结,帮孩子解开。他想尝试任何事情,都给他机会让他去试,给他充分的信任和学习的机会。

  自信,一个人真正内在的自信,是从小培养出来的,而培养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父母以身作则,自己先对孩子有足够的信心。

  不管孩子是否得过奖,不管孩子的考试成绩如何,不管孩子学的是哪个专业、上的是哪个大学,甚至不管他上没上大学,只要孩子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将来要干什么,并且踏踏实实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那么他就会在未来的世界里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真正自信的人,不靠学历、工作成就、金钱、外貌这些外在的价值支撑,他自己认定自己的价值,内心的平和正是来自于此。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美国的孩子个个都特别自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移民新加坡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新加坡移民感受

新西兰移民的真实生活怎么样

移民新西兰优势

瑞士移民真实生活介绍2021

瑞士移民生活

普通人移民加拿大的真实生活

加拿大移民真实生活

葡萄牙移民衣食住行真实生活体验

葡萄牙移民生活

美国移民生活分享 移民美国后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移民生活介绍

美国洛杉矶的移民生活是怎样的

美国移民

美国移民之后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

美国移民生活

美国移民生活有怎样的特点

美国移民事项

美国移民衣食住行指南

美国移民衣食住行

热门问答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美国的孩子,个个都特别自信。那么,他们的自信是从何而来呢?

  1、父母无条件的爱给予孩子自信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信,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美国的父母会对孩子说:宝宝,无论你以后是健康还是病弱、聪明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蛋、漂亮还是丑陋、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你,养育你直至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这就是无条件的爱——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和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无关。

  他们爱孩子,尽情地享受孩子的成长过程,用尊重、鼓励、欣赏、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有父母的爱在后面支撑,孩子在外面不管遇到了什么,都无所畏惧。他们知道自己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可以面对整个世界。

  能做到无条件爱孩子的父母,他们本身也都是自信的人,对自己持肯定的态度,所以不会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他们知道每个孩子各有特点,会鼓励孩子做他们自己,相信孩子最终都会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人。

  孩子心中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就是父母的爱、无条件的爱。

  因为他是父母的宝贝,不是因为他是什么“钢琴神童”或是“数学天才”,或者他得到过什么奖。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学习好了爸妈才会满意;奥数比赛得奖了爸妈才高兴,孩子心里会怀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并学着戴上势利的眼镜去面对爱与关怀。父母如果不切实际地一再对孩子提出高标准,孩子长此以往会变得紧张、焦虑、患得患失。

  父母对孩子性格和情绪的影响超过学校和社会。

  2、被当做大人一样尊重的孩子都有自信

  自信,来自自尊,一个人首先自尊,然后才会自信。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自我价值的肯定,是内在的,只关乎自己的,是外部环境无法撼动的自我认知。

  自尊最初是来自外界对他的尊重。要想孩子自信,首先父母和社会都要尊重他。美国学校一直强调“鼓励教育”、“尊重教育”,就是希望学生们建立起正面的自我认识。不因和其他人的长处比较而自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

  也许他学数学不开窍,但是他人缘好,有领导才能;也许他作文不行,但是他画画好,有艺术细胞;也许他不善表达,但是他体育好。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他的长处,并创造机会让他的长项得以发挥,从而确立他的自信。

  一位朋友从小到大都是学习尖子,考上了北大生物系,后来在普林斯顿大学拿到分子生物学博士。毕业后在赫赫有名的大制药公司里工作。在公司里她常常感到窝火,因为那些美国同事技术知识都远不如她,却个个自我感觉极好,张口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最深刻的……”“我使这个课题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而她却总是在找自己的不足,开会时从来没有勇气说出自己做得多么好,实际上她比所有的人贡献都大。

  她觉得和美国人相比,自己在实力上最强,欠缺的就是一份自信心,因为这个她在公司里失去了很多机会。

  等到她自己的孩子上学了,她参与了学校的活动后,感慨地说:美国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多尊重啊,孩子班上有个智力缺陷的孩子,老师都是一直在鼓励,十道题做对了一道,老师马上让他到前面将那一道题算给大家看,大家一起鼓掌鼓励他继续努力,没有分毫的讽刺挖苦。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没自信吗?

  美国的成年人把小孩当做大人一样尊重。

  父母进入子女房间要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其他隐私……因为他们知道,一个不被尊重的孩子不仅没有自信,他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当务之急不是让孩子学认多少字、背多少诗、做多少道题,而是要尊重孩子的细微感觉,给孩子培养出一份自信心来。

  3、常被赏识的孩子更自信

  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获得肯定与赞赏的需要,如果一个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别人赏识的,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愉悦的、自我肯定的感觉,心里就充满了自豪和自信,觉得自己很优秀很特别。

  相反,如果孩子平时听到的都是训斥、挑剔、责备甚至挖苦,一个小小的过错就被家长抓住不放没完没了地进行批评,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就会否定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失去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因此,家长在生活中应当对孩子多一些赞赏鼓励,少一些指责批评,当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时,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夸奖和赞美,不要害怕会把孩子给“夸得不知天高地厚”“夸得骄傲了”,有自信的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

  在美国,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都对孩子采取鼓励赞赏的态度。

  2002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法令。以立法的形式要求学校必须提高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缩小或消灭劣势群体(如贫困学生)和优秀学生之间在学业上的差距。

  美国的父母认为孩子身上显现出的性格行为上的缺点,大多数都与父母的教育不当和榜样欠佳有关。所以,天下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带孩子的父母。

  4、不被父母信任和放手的孩子不可能自信

  做父母的常常会有意无意否定孩子的感觉,说出不信任孩子的话语。

  比如孩子说太热了,不想穿外衣,我们会斥责孩子:“热什么热?妈妈一点都不热!”孩子想帮忙端盘子,妈妈马上说:“你端不稳的,别把盘子给打了!”如果孩子抱怨功课难,我们会说:“怎么别人会做就你不会?你一定是上课没有好好听讲。”孩子要尝试一件新事物,有的父母会说:“得了吧,你那两下子我还不知道,别丢人现眼了。”

  甚至孩子成人了要找对象,父母依旧不放心孩子的眼光。

  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人,连父母都不相信孩子的判断能力,他的自信从何而来?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一再否定孩子的想法做法,就把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一点一点地扼杀掉了。

  所以,作为父母,要信任孩子的感觉和判断。

  如果孩子说热不肯穿外衣,那么摸摸孩子的小手是不是很热。可以替他拿着外衣,等到他需要的时候再给他穿上。他觉得课程太难,和他一起分析难在什么地方,找到症结,帮孩子解开。他想尝试任何事情,都给他机会让他去试,给他充分的信任和学习的机会。

  自信,一个人真正内在的自信,是从小培养出来的,而培养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父母以身作则,自己先对孩子有足够的信心。

  不管孩子是否得过奖,不管孩子的考试成绩如何,不管孩子学的是哪个专业、上的是哪个大学,甚至不管他上没上大学,只要孩子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将来要干什么,并且踏踏实实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那么他就会在未来的世界里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真正自信的人,不靠学历、工作成就、金钱、外貌这些外在的价值支撑,他自己认定自己的价值,内心的平和正是来自于此。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