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潮带走了中国的财富和知识 留下的是些什么

2018-02-28 17:23:23 移民移民资讯移民热潮

  著名学者易中天说:“现在所谓移民潮,无非就是两种人:财富精英和知识精英。那么财富精英和知识精英移民的时候,他们带走了什么呢?就是财富和知识。和出国留学网小编一起来看看移民潮带走了中国的财富和知识,留下的是些什么?

  建国以来三次移民潮,带走的都是什么人?

  1、第一波移民潮:有海外关系的人

  时间:上世纪70年代末

  建国以来第一次移民潮发生在“十年浩劫”结束之后。那个时候想要出国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一来残留的意识形态还在,出国就等于叛变,风险很大,二来那时中国人穷,大部分人连机票都买不起,哪里还敢奢望出国移民?

  但就是这样艰难的出国环境,依然阻挡不了当时人们出国的热情,哪怕是有半点海外关系的,都在想方设法地出去。

  这一代人移民的最大诉求是什么?

  是对摆脱长期贫穷的极度渴望。

  当国门打开,他们看到与发达国家的悬殊差距,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冲击。

  当时号召经济上学习日本,很多官员就去日本访问,访问的人回来介绍:日本普通工人家庭一般有四五十平方米的住宅,全国平均每两户有一辆汽车,95%以上的人家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服装式样多,农民都穿毛料子。日本东京的大型商店商品多达50万种,而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大楼仅有2.2万种,相比之下,我们“实在觉得很寒碜”。

  那时候,一个普通中国人一个月的工资几十块,而日本人一天就赚几百块,那时候能出国,无疑是摆脱贫困最好的方式。

  2、第二波移民潮:留学生

  时间: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

  亲身经历过这一波移民潮的高晓松,回忆那时候学生们出国的热情,还感慨万分。

  “那时候你随便走到北京著名的文科大学,跟人家说,你们这的校花是谁,我现在有去美国留学的机会,可以带着她一起走。那校花绝对可以连招呼都不跟家里打,直接就跟你走。”

  可见当时学生们想要出国移民的意愿,就是这么狂热。

  这一代人移民的最大诉求又是什么?

  是对海外生活极度美好的想象。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通过电影、书籍的传播,当时的人们对海外的认知不再只是“万恶的资本主义”,而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深深吸引着当时的中国年轻人。

  3、第三波移民潮:财富精英和知识精英

  时间:2010年至今

  这一波移民潮从2010年到现在,还一直持续着。

  跟前面两波不同的是,这次的人群对于海外已经没有那么多盲目的想象,他们基本上属于每年都要去国外度假、出差的人,他们的财富、知识、见识都属于社会的中上阶层,也就是易中天先生所说的两类人——财富精英和知识精英。

  那这一代人移民的最大诉求是什么呢?

  现在的人移民的原因更加多元了,如果非要找出一个最大的诉求,我想应该是“安全感”吧。

  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曾经参加了《最强大脑》的“神童”孙亦廷,从小就有极高的听力天赋,大自然中的一切声音进入他的耳朵,都可以转化为五线谱上的音符,在《最强大脑》节目上成功挑战了听音界的最强考题——只凭落地声音就可以判断是随机落地的气球坠落高度,让评委孟非直接给出满分。

  正因为有这些天赋,让学校的同学觉得他是个异类,每天都欺负他,又是推搡又是拿他的东西乱扔,他父亲多次跟学校反应得不到重视,人家反而觉得他父亲因为儿子出名了小题大做,无奈之下,他父亲只好卖掉学区房,带着他移民澳洲。

  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我们普通老百姓平时能遇上的也就是这些别人看起来“鸡毛蒜皮”的小事,之前还有北京某小学的厕所欺凌事件,被欺凌的学生妈妈写下一篇《每一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的文章,引发了无数家长的共鸣,得到了刷爆社交圈的转载传播,各大新闻网站也出了专题讨论此事,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学校方面说,这只是小孩子之间的恶作剧罢了。还有人说,这个妈妈以前是写剧本的,编故事可是她最擅长的。

  我在想,大多数人或许没有卖掉学区房的魄力,更没有编剧的才华,当他们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该如何处理呢?

  “安全感”这个东西,有时候就是在遇到这些小事之后,能够有公正透明的投诉通道,能够有完善的制度来撑腰,而不是只能看谁嗓门更大、手段更高明。生活已经很累了,没人想活得这么复杂。

  孩子的事情只是这些人群缺乏“安全感”很小的一个元素,但如果连孩子都保护不了,家庭和财富的安全感又怎么能满足呢?中产们又怎能不“焦虑”呢?

  这正是第三波移民潮人群的最大诉求。

  推荐阅读:

  移民美国有一些什么样的好处

  移民美国有一些什么优势

  申请美国技术移民的一些硬性条件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移民潮带走了中国的财富和知识 留下的是些什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移民爱尔兰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申请爱尔兰移民

移民西班牙需要什么条件及花费

移民西班牙费用

移民瑞士需要什么条件大概多少钱

移民瑞士费用

加拿大留学移民攻略 留学移民加拿大条件

加拿大留学移民要求

移民新西兰需要什么条件多少钱

新西兰移民要求

什么是移民监

欧洲移民

荷兰的留学在移民后续能起到什么作用

荷兰留学

加拿大移民的推荐信要写什么内容

加拿大移民技巧

日本移民有哪些方式可选择 移民日本的理由是什么

日本移民方法

芬兰移民需要什么条件 如何移民芬兰

移民芬兰途径

热门问答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著名学者易中天说:“现在所谓移民潮,无非就是两种人:财富精英和知识精英。那么财富精英和知识精英移民的时候,他们带走了什么呢?就是财富和知识。和出国留学网小编一起来看看移民潮带走了中国的财富和知识,留下的是些什么?

  建国以来三次移民潮,带走的都是什么人?

  1、第一波移民潮:有海外关系的人

  时间:上世纪70年代末

  建国以来第一次移民潮发生在“十年浩劫”结束之后。那个时候想要出国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一来残留的意识形态还在,出国就等于叛变,风险很大,二来那时中国人穷,大部分人连机票都买不起,哪里还敢奢望出国移民?

  但就是这样艰难的出国环境,依然阻挡不了当时人们出国的热情,哪怕是有半点海外关系的,都在想方设法地出去。

  这一代人移民的最大诉求是什么?

  是对摆脱长期贫穷的极度渴望。

  当国门打开,他们看到与发达国家的悬殊差距,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冲击。

  当时号召经济上学习日本,很多官员就去日本访问,访问的人回来介绍:日本普通工人家庭一般有四五十平方米的住宅,全国平均每两户有一辆汽车,95%以上的人家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服装式样多,农民都穿毛料子。日本东京的大型商店商品多达50万种,而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大楼仅有2.2万种,相比之下,我们“实在觉得很寒碜”。

  那时候,一个普通中国人一个月的工资几十块,而日本人一天就赚几百块,那时候能出国,无疑是摆脱贫困最好的方式。

  2、第二波移民潮:留学生

  时间: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

  亲身经历过这一波移民潮的高晓松,回忆那时候学生们出国的热情,还感慨万分。

  “那时候你随便走到北京著名的文科大学,跟人家说,你们这的校花是谁,我现在有去美国留学的机会,可以带着她一起走。那校花绝对可以连招呼都不跟家里打,直接就跟你走。”

  可见当时学生们想要出国移民的意愿,就是这么狂热。

  这一代人移民的最大诉求又是什么?

  是对海外生活极度美好的想象。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通过电影、书籍的传播,当时的人们对海外的认知不再只是“万恶的资本主义”,而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深深吸引着当时的中国年轻人。

  3、第三波移民潮:财富精英和知识精英

  时间:2010年至今

  这一波移民潮从2010年到现在,还一直持续着。

  跟前面两波不同的是,这次的人群对于海外已经没有那么多盲目的想象,他们基本上属于每年都要去国外度假、出差的人,他们的财富、知识、见识都属于社会的中上阶层,也就是易中天先生所说的两类人——财富精英和知识精英。

  那这一代人移民的最大诉求是什么呢?

  现在的人移民的原因更加多元了,如果非要找出一个最大的诉求,我想应该是“安全感”吧。

  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曾经参加了《最强大脑》的“神童”孙亦廷,从小就有极高的听力天赋,大自然中的一切声音进入他的耳朵,都可以转化为五线谱上的音符,在《最强大脑》节目上成功挑战了听音界的最强考题——只凭落地声音就可以判断是随机落地的气球坠落高度,让评委孟非直接给出满分。

  正因为有这些天赋,让学校的同学觉得他是个异类,每天都欺负他,又是推搡又是拿他的东西乱扔,他父亲多次跟学校反应得不到重视,人家反而觉得他父亲因为儿子出名了小题大做,无奈之下,他父亲只好卖掉学区房,带着他移民澳洲。

  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我们普通老百姓平时能遇上的也就是这些别人看起来“鸡毛蒜皮”的小事,之前还有北京某小学的厕所欺凌事件,被欺凌的学生妈妈写下一篇《每一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的文章,引发了无数家长的共鸣,得到了刷爆社交圈的转载传播,各大新闻网站也出了专题讨论此事,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学校方面说,这只是小孩子之间的恶作剧罢了。还有人说,这个妈妈以前是写剧本的,编故事可是她最擅长的。

  我在想,大多数人或许没有卖掉学区房的魄力,更没有编剧的才华,当他们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该如何处理呢?

  “安全感”这个东西,有时候就是在遇到这些小事之后,能够有公正透明的投诉通道,能够有完善的制度来撑腰,而不是只能看谁嗓门更大、手段更高明。生活已经很累了,没人想活得这么复杂。

  孩子的事情只是这些人群缺乏“安全感”很小的一个元素,但如果连孩子都保护不了,家庭和财富的安全感又怎么能满足呢?中产们又怎能不“焦虑”呢?

  这正是第三波移民潮人群的最大诉求。

  推荐阅读:

  移民美国有一些什么样的好处

  移民美国有一些什么优势

  申请美国技术移民的一些硬性条件

一键复制全文